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测绘学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测绘数据库与信息系统论文

基于ARCGIS ENGINE的车载激光三维点云的二维符号化与交互响应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6页
目录第6-8页
图目录第8-9页
表目录第9-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7页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10-12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15页
     ·地图符号化研究现状第12-13页
     ·二维地图和三维场景交互响应研究现状第13-15页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第15页
   ·论文的组织结构第15-17页
第二章 符号化及交互响应机制的相关技术第17-25页
   ·三维点云工作站和二维电子地图概述第17-19页
     ·三维点云工作站概述第17-18页
     ·二维电子地图概述第18-19页
   ·点云预处理概述第19-22页
     ·数据配准第19-20页
     ·数据滤波第20页
     ·数据分类第20-22页
   ·三维点云的二维符号化与交互响应开发环境第22-24页
     ·ArcGIS Engine概述第22-24页
     ·OpenGL概述第24页
   ·本章小结第24-25页
第三章 数据库设计与二维符号库建立第25-37页
   ·三维点云类库设计第25-26页
   ·二维地图的数据库设计第26-29页
   ·二维符号库设计与实现第29-36页
     ·符号的创建第30-35页
     ·符号的分类和命名第35-36页
     ·符号库文件的生成与转换第36页
   ·本章小结第36-37页
第四章 三维点云的二维符号化实现第37-49页
   ·二维窗口构建第37-38页
   ·数据加载第38-40页
     ·地图对象的组成第38-39页
     ·数据加载的实现第39-40页
   ·几何对象创建第40-45页
     ·Point几何对象创建第43-45页
     ·Polyline和Polygon创建第45页
   ·渲染第45-48页
     ·渲染方法第46页
     ·简单渲染实现第46-48页
   ·本章小结第48-49页
第五章 三维点云和二维符号的交互响应实现第49-56页
   ·互响应机制的原理第49-50页
   ·互响应机制的表现形式第50-51页
   ·互响应的总体实现流程第51页
   ·互响应机制的实现方法第51-55页
     ·实现方法第51-55页
   ·成果展示及分析第55-56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56-58页
   ·结论第56页
   ·展望第56-58页
参考文献第58-61页
致谢第61页

论文共6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大数据量机载激光点云快速浏览技术研究
下一篇:内陆平原淡水湿地微地貌定量提取技术方法--以三江平原洪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