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绪论 | 第10-20页 |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0页 |
(二)创新之处 | 第10-11页 |
(三)研究方法 | 第11页 |
(四)文献综述 | 第11-20页 |
1.网络舆情研究情况概述 | 第11-13页 |
2.网络舆情事件研究情况概述 | 第13-17页 |
3.网络舆情事件的话语研究情况概述 | 第17-20页 |
一、网络舆情热点事件及话语概述 | 第20-26页 |
(一)网络舆情热点事件 | 第20-23页 |
1.网络舆情事件概念界定 | 第20-22页 |
2.网络舆情热点事件衡量指标 | 第22-23页 |
(二)话语 | 第23-26页 |
1.话语的含义 | 第23-24页 |
2.话语激活 | 第24-26页 |
二、网络舆情热点事件中话语激活的过程分析 | 第26-34页 |
(一)刺激——话语激活的起始环节 | 第27-28页 |
(二)反应——话语激活的中间环节 | 第28-31页 |
1.情感的激发 | 第29页 |
2.态度的生成 | 第29-30页 |
3.话语的表达 | 第30-31页 |
(三)传播——话语激活的延续环节 | 第31-34页 |
1.共识型传播 | 第31-32页 |
2.补充型传播 | 第32页 |
3.对抗型传播 | 第32-34页 |
三、影响网络舆情热点事件话语激活的因素分析 | 第34-44页 |
(一)社会语境因素 | 第34-38页 |
1. 社会矛盾:道德争议和官民关系是刺激话语激活的主要因素 | 第34-35页 |
2. 刻板印象是引爆话语的导火索 | 第35-36页 |
3. 对相似事件的群体记忆使话语表达更踊跃 | 第36-38页 |
(二)媒体报道的框架设置 | 第38-40页 |
1.用冲突框架叙述事件 | 第38-39页 |
2.将具体形象进行标签化描述 | 第39-40页 |
3.用煽情的语言陈述新闻事实 | 第40页 |
(三)社会心理因素 | 第40-44页 |
1. 相对剥夺感是话语激活的心理动因 | 第40-41页 |
2. 对官和富的不信任是刺激话语激活的重要心理因素 | 第41-42页 |
3. 猎奇和从众心理是话语激活的催化剂 | 第42-44页 |
四、网络舆情热点事件中话语激活的表现 | 第44-52页 |
(一)话语表现形式的多样性 | 第45-47页 |
1.口语述说形式 | 第45页 |
2.书面表达形式 | 第45-46页 |
3.视觉表达形式 | 第46-47页 |
(二)话语内容诉求的丰富性 | 第47-52页 |
1.话语议题的拓展和深化 | 第47-48页 |
2.话语诉求的丰富多样 | 第48-52页 |
结语 | 第52-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8页 |
附录A 2012——2016 年网络舆情热点事件 | 第58-60页 |
致谢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