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水文地质学与工程地质学论文--工程地质学论文--动力地质及工程地质作用论文--滑坡论文

浙江省东部台风暴雨诱发滑坡变形特征和成因机制研究

作者简历第5-9页
摘要第9-12页
ABSTRACT第12-15页
第一章 绪论第16-27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6-17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7-23页
        1.2.1 台风暴雨诱发滑坡成因机理研究现状第17-21页
        1.2.2 台风暴雨型滑坡预警预报研究现状第21-22页
        1.2.3 目前研究中存在或亟待解决的问题第22-23页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第23-27页
        1.3.1 研究目标第23页
        1.3.2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23-24页
        1.3.3 本研究的创新点第24页
        1.3.4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第24-27页
第二章 浙江省地质环境条件第27-40页
    2.1 自然地理第27-29页
        2.1.1 地理位置第27页
        2.1.2 气象第27-28页
        2.1.3 水文第28-29页
    2.2 地质环境第29-40页
        2.2.1 地形地貌第29-30页
        2.2.2 地层岩性第30-31页
        2.2.3 地质构造第31-34页
        2.2.4 新构造运动与地震第34-36页
        2.2.5 工程地质基本特征第36-37页
        2.2.6 水文地质条件第37-39页
        2.2.7 人类工程活动第39-40页
第三章 台风暴雨诱发滑坡规律及变形特征分析第40-87页
    3.1 台风降雨特征分析第40-45页
        3.1.1 台风期降雨强度第40-43页
        3.1.2 降雨周期第43-45页
    3.2 台风暴雨诱发滑坡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第45-60页
        3.2.1 数据来源第45-46页
        3.2.2 台风移动路径第46-47页
        3.2.3 台风诱发滑坡雨量效应第47-51页
        3.2.4 台风暴雨形成滑坡的特征第51-57页
        3.2.5 台风暴雨形成滑坡的影响因素第57-60页
    3.3 典型滑坡滑坡变形特征分析第60-83页
        3.3.1 中林村滑坡基本特征第61-67页
        3.3.2 中林村滑坡监测系统组成第67-70页
        3.3.3 中林村滑坡监测变形规律分析第70-83页
        3.3.4 中林村滑坡概化的工程地质模型第83页
    3.4 台风暴雨诱发滑坡的成因模型第83-85页
    3.5 本章小结第85-87页
第四章 台风暴雨型滑坡变形破坏的实验仿真第87-102页
    4.1 模型设计第87-89页
        4.1.1 相似条件及模型参数第88页
        4.1.2 材料配制第88页
        4.1.3 模型设计第88-89页
    4.2 试验工况第89页
    4.3 监测方案第89-94页
        4.3.1 BOTDA技术原理及解调仪第90-91页
        4.3.2 感测光缆的研制第91-92页
        4.3.3 光纤传感器布设第92-93页
        4.3.4 降雨量模拟试验过程第93-94页
    4.4 试验结果分析第94-98页
        4.4.1 斜坡渗流场变化第94-95页
        4.4.2 斜坡应变场动态变化分析第95-98页
    4.5 物理试验数值模拟分析第98-99页
        4.5.1 有限元数值模拟分析第98-99页
        4.5.2 BOTDA应变监测与数值模拟的比较第99页
    4.6 台风暴雨诱发滑坡变形特征分析第99-100页
    4.7 本章小结第100-102页
第五章 台风暴雨型滑坡变形破坏数值模拟分析第102-117页
    5.1 理论介绍第102-103页
    5.2 台风暴雨作用下中林村滑坡体内渗流场与变形破坏数值模拟第103-113页
        5.2.1 模型建立与参数选取第104-106页
        5.2.2 模拟工况第106-107页
        5.2.3 模拟结果分析第107-113页
    5.3 台风暴雨条件下滑坡成因机制分析第113-115页
    5.4 本章小结第115-117页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第117-120页
    6.1 结论第117-118页
    6.2 建议第118-120页
致谢第120-121页
参考文献第121-128页

论文共12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辽河三角洲滨海湿地有机碳的时空演变、环境功能及其埋藏机制
下一篇:华东沿海滩涂区环境地球化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