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矿床学论文--矿床分类论文--燃料矿床论文--石油、天然气论文

陆相断陷湖盆富有机质页岩非均质性及其控制因素分析--以泌阳和沾化凹陷为例

作者简介第5-7页
摘要第7-10页
abstract第10-13页
第一章 绪论第18-36页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第18-19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第19-31页
        1.2.1 页岩油气研究现状第19-22页
        1.2.2 页岩非均质性的研究现状第22-29页
        1.2.3 研究区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第29-31页
    1.3 研究内容、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第31-33页
        1.3.1 研究内容第31-32页
        1.3.2 研究思路第32页
        1.3.3 研究方法第32-33页
    1.4 完成的工作量及主要创新点第33-36页
第二章 区域地质概况第36-47页
    2.1 区域构造特征第36-42页
        2.1.1 东部新生代断陷盆地的基本特征和动力学背景第36-39页
        2.1.2 东部新生代断陷盆地充填样式和演化序列第39-42页
    2.2 典型断陷盆地沉积充填演化特征第42-47页
        2.2.1 泌阳凹陷沉积充填演化特征第42-43页
        2.2.2 沾化凹陷沉积充填演化特征第43-47页
第三章 典型实例解剖之一 —泌阳凹陷核桃园组三段5号页岩层第47-86页
    3.1 泌阳凹陷富有机质页岩形成背景及分布特征第47-54页
        3.1.1 核桃园组三段6套富有机质页岩发育背景及分布特征第47-50页
        3.1.2 核桃园组三段TOC垂向分布规律第50-54页
    3.2 5号页岩岩相非均质性第54-62页
        3.2.1 页岩层沉积构造的非均质性第54-56页
        3.2.2 页岩岩相分类和镜下微观特征第56-58页
        3.2.3 层序地层格架内页岩相分布特征第58-62页
    3.3 5号页岩矿物成分非均质性第62-67页
        3.3.1 粘土矿物分布的非均质性第62-63页
        3.3.2 脆性矿物分布的非均质性第63-66页
        3.3.3 黄铁矿分布的非均质性第66-67页
    3.4 有机质分布的非均质性及有机相差异第67-73页
        3.4.1 有机质分布的非均质性第67-71页
        3.4.2 有机相类型划分第71-72页
        3.4.3 有机相垂向序列特征第72-73页
    3.5 高频层序单元内有机质分布与地化参数关系第73-86页
        3.5.1 高频层序单元内地化替代指标的确定第73-75页
        3.5.2 5 号页岩层有机质分布与地化参数关系第75-86页
第四章 典型实例解剖之二 —沾化凹陷沙三下富有机质页岩第86-107页
    4.1 沾化凹陷富有机质页岩形成背景及分布特征第86-91页
        4.1.1 沾化凹陷富有机质页岩形成背景第86-88页
        4.1.2 沙三下富有机质页岩层TOC分布特征第88-91页
    4.2 沙三下页岩层岩相非均质性第91-95页
        4.2.1 页岩层沉积构造的非均质性第91页
        4.2.2 页岩岩相分类和镜下微观特征第91-94页
        4.2.3 层序地层格架内页岩相分布特征第94-95页
    4.3 沙三下页岩层矿物组成的非均质性第95-101页
        4.3.1 粘土矿物分布的非均质性第95-97页
        4.3.2 脆性矿物分布的非均质性第97-99页
        4.3.3 黄铁矿分布的非均质性第99-101页
    4.4 有机质分布的非均质性及有机相差异第101-104页
        4.4.1 有机质分布的非均质性第101-102页
        4.4.2 有机相垂向序列特征第102-104页
    4.5 高频层序单元内有机质分布与地化参数关系第104-107页
第五章 断陷湖盆页岩非均质性控制因素及富有机质页岩形成模式第107-124页
    5.1 页岩岩相非均质性的控制因素第107-111页
        5.1.1 区域古构造和古气候背景第107-109页
        5.1.2 沉积环境第109页
        5.1.3 物源供给及相对湖平面变化第109-111页
    5.2 有机质非均质性的控制因素第111-119页
        5.2.1 古气候条件第111-113页
        5.2.2 氧化还原条件第113-115页
        5.2.3 古盐度条件第115-117页
        5.2.4 有机质来源和古生产力第117-119页
    5.3 层序框架下富有机质页岩发育演化样式第119-124页
        5.3.1 泌阳凹陷5号页岩层有机质富集样式第119-122页
        5.3.2 沾化凹陷沙三下页岩有机质富集样式第122-124页
第六章 结论第124-127页
    6.1 主要成果与认识第124-126页
    6.2 存在问题与展望第126-127页
致谢第127-129页
参考文献第129-139页

论文共13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海相油气成藏改造的Re-Os年代学研究
下一篇:利用水淬高炉渣制备吸附剂及其在环境污染控制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