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绪论 | 第10-17页 |
| 一、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 二、研究意义 | 第11页 |
| (一)理论意义 | 第11页 |
| (二)实践意义 | 第11页 |
|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 第11-16页 |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 (三)研究述评 | 第15-16页 |
| 四、研究方法 | 第16页 |
| (一)基本原则 | 第16页 |
| (二)具体方法 | 第16页 |
| 五、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 第16-17页 |
| 第一章 相关概念、理论阐述 | 第17-22页 |
| 一、相关概念阐述 | 第17-19页 |
| (一)自信的含义 | 第17页 |
| (二)道路自信的内涵 | 第17-19页 |
| 二、道路自信的理论渊源 | 第19-20页 |
| (一)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自信的思想 | 第19页 |
| (二)毛泽东的社会主义道路理论 | 第19页 |
|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道路自信” | 第19-20页 |
| 三、坚定大学生道路自信的理论依据 | 第20-22页 |
| (一)人本主义理论 | 第20-21页 |
| (二)认同理论 | 第21-22页 |
| 第二章 大学生坚定道路自信对新疆长治久安的意义 | 第22-26页 |
| 一、新疆长治久安的提出 | 第22页 |
| 二、长治久安与道路自信 | 第22-23页 |
| 三、大学生坚定道路自信对新疆长治久安的重要意义 | 第23-26页 |
| (一)大学生坚定道路自信有助于培养高层次人才 | 第23-24页 |
| (二)大学生坚定道路自信有助于促进民族团结与社会和谐稳定 | 第24页 |
| (三)大学生坚定道路自信有助于新疆地区实现经济持续发展、社会长治久安 | 第24-26页 |
| 第三章 新疆高校大学生道路自信现状分析 | 第26-42页 |
| 一、问卷的设计与发放 | 第26-29页 |
| (一)问卷设计 | 第26页 |
| (二)问卷的发放 | 第26-29页 |
| 二、新疆高校大学生道路自信整体状况分析 | 第29-33页 |
| (一)知识获取途径丰富,但认知水平一般 | 第29-30页 |
| (二)信心来源多样,对道路自信认同程度较高 | 第30-31页 |
| (三)大学生道路自信践行意愿较高 | 第31-32页 |
| (四)大学生对学校道路自信教育认可度较高 | 第32-33页 |
| 三、大学生道路自信在人口统计学方面的差异分析 | 第33-36页 |
| (一)新疆高校大学生道路自信在年级方面的差异分析 | 第33-34页 |
| (二)新疆高校大学生道路自信在专业方面的差异分析 | 第34-35页 |
| (三)新疆高校大学生道路自信在政治面貌方面的差异分析 | 第35页 |
| (四)新疆高校大学生道路自信在民族方面的差异分析 | 第35-36页 |
| 四、大学生道路自信认知、认同、践行相关性分析 | 第36-37页 |
| 五、新疆高校大学生道路自信存在的问题 | 第37-39页 |
| (一)理论认知欠缺 | 第37页 |
| (二)情感认同度整体较高,但内部差异性明显 | 第37-39页 |
| (三)践行意愿较高,但落实情况较差 | 第39页 |
| 六、大学生道路自信现状原因分析 | 第39-42页 |
| (一)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不够完善,影响大学生道路自信 | 第39-40页 |
| (二)各种思潮影响了大学生对中国道路的信心 | 第40页 |
| (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不理想 | 第40-41页 |
| (四)学生实践平台不够完善 | 第41-42页 |
| 第四章 增强大学生道路自信的对策探索 | 第42-47页 |
| 一、加强理论教育,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社会问题 | 第42页 |
| 二、加强文化认同,树立文化自信,促进道路自信 | 第42-43页 |
| 三、学校要重视实践,完善实践平台,丰富活动形式 | 第43-44页 |
| (一)参观体验,感受曲折历史与辉煌现代 | 第43页 |
| (二)完善假期调研活动机制,了解民情民生 | 第43-44页 |
| (三)普及“三下乡”活动,调动大学生服务社会的积极性 | 第44页 |
| 四、优化课堂教育,打造有吸引力的课堂 | 第44-45页 |
| 五、将道路自信教育融入校园活动,营造良好氛围 | 第45-46页 |
| 六、分层次、有针对性的开展道路自信教育 | 第46-47页 |
| 结语 | 第47-48页 |
| 参考文献 | 第48-50页 |
| 附录 | 第50-55页 |
| 附录 1:调查问卷 | 第50-54页 |
| 附录 2:访谈提纲 | 第54-55页 |
| 致谢 | 第55-56页 |
| 附件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