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地理论文--中国史论文--地方史志论文

屯垦戍边视角下新疆巴里坤汉文化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绪论第9-17页
    一、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第9-10页
        (一) 选题背景第9页
        (二) 研究意义第9-10页
    二、国内外文献研究综述第10-16页
        (一) 有关清代以来新疆屯垦历史的研究第10-12页
        (二) 有关新疆屯垦文化的研究第12-13页
        (三) 有关新疆汉文化的研究第13-16页
    三、研究视角、思路与方法第16-17页
第一章 历代屯垦哈密巴里坤汉文化概述第17-27页
    一、哈密巴里坤的自然环境第17-19页
        (一) 地理环境第17-18页
        (二) 气候条件第18页
        (三) 人文环境第18-19页
    二、古代中原王朝对巴里坤的屯垦及汉文化形成渊源第19-24页
        (一) 汉王朝时期第20-21页
        (二) 唐王朝时期第21-22页
        (三) 元明清时期第22-24页
    三、近现代以来屯戍巴里坤及其汉文化发展脉络第24-27页
        (一) 鸦片战争至清末第25页
        (二) 民国时期第25-26页
        (三) 新中国时期第26-27页
第二章 哈密巴里坤汉族屯垦社会文化第27-57页
    一、巴里坤汉族屯垦社会物质生产生活文化第27-38页
        (一) 农耕生产劳动第27-29页
        (二) 游牧生产劳动第29-30页
        (三) 食衣住行消费生活第30-38页
    二、巴里坤汉族屯垦社会组织生活文化第38-49页
        (一) 社会组织第39-42页
        (二) 人生仪礼民俗第42-45页
        (三) 岁时节庆民俗第45-49页
    三、巴里坤汉族屯垦社会精神生活文化第49-57页
        (一) 民间文学第49-52页
        (二) 民间艺术第52-54页
        (三) 民间信仰第54-57页
第三章 哈密巴里坤汉文化的显著特征第57-65页
    一、屯戍巴里坤汉文化的传承性与屯垦性第57-59页
        (一) 中原汉文化的传承第57-58页
        (二) 屯垦文化的传承第58-59页
    二、哈密巴里坤汉文化的多元交融性第59-62页
        (一) 与中原汉文化的相互吸收和影响第59-60页
        (二) 与本土哈萨克游牧文化的交融和影响第60页
        (三) 与当地维吾尔族文化的交融和影响第60-61页
        (四) 建国以来巴里坤兵地相邻区民族文化的交融和影响第61-62页
    三、哈密巴里坤汉文化的稳定性与变异性第62-65页
        (一) 地理环境、气候交通形成的相对稳定性第62-63页
        (二) 多元文化交融促成的相对稳定性第63-64页
        (三) 巴里坤兵地汉族社会文化变迁第64-65页
第四章 哈密巴里坤汉文化的当代启示第65-72页
    一、巴里坤汉文化对新疆多元文化交融的启示第65-67页
    二、巴里坤汉文化对兵地文化融合的启示第67-69页
    三、巴里坤汉文化对当代屯垦文化的启示第69页
    四、巴里坤汉文化对新疆“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当代启示第69-72页
结语第72-73页
参考文献第73-77页
致谢第77-78页
作者简介第78-79页
导师评阅表第79页

论文共7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国飞机租赁有限公司财务风险研究
下一篇:互联网金融对工商银行传统业务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