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高分子化合物工业(高聚物工业)论文--高分子化合物产品论文

聚(氨酯—异氰酸酯)网络聚合物的合成与性能研究

学位论文数据集第3-4页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6-28页
    1.1 前言第16页
    1.2 聚氨酯弹性体的概述第16-19页
        1.2.1 聚氨酯弹性体的合成工艺第16-17页
        1.2.2 聚氨酯弹性体结构与性能第17-18页
        1.2.3 聚氨酯弹性体的应用第18-19页
    1.3 聚合物梯度材料的概述第19-22页
        1.3.1 聚合物梯度材料的制备方法第19-21页
        1.3.2 聚合物梯度材料的性能与应用第21-22页
    1.4 聚(氨酯-异氰酸酯)网络聚合物第22-26页
        1.4.1 设计合成聚(氨酯-异氰酸酯)网络聚合物的理论基础第22-23页
        1.4.2 聚(氨酯-异氰酸酯)网络聚合物的制备第23-25页
        1.4.3 聚(氨酯-异氰酸酯)网络聚合物的结构与性能第25-26页
        1.4.4 模量渐变材料的制备方法第26页
    1.5 课题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第26-28页
        1.5.1 论文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第27页
        1.5.2 论文研究的内容与创新点第27-28页
第二章 实验部分第28-40页
    2.1 实验原料及性能第28-29页
        2.1.1 实验主要原料规格第28-29页
    2.2 实验仪器设备第29页
    2.3 聚(氨酯-异氰酸酯)网络聚合物的合成第29-34页
        2.3.1 实验原料的定量分析第29-30页
        2.3.2 制备聚(氨酯-异氰酸酯)聚合物材料第30-31页
        2.3.3 环氧改性聚(氨酯-异氰酸酯)聚合物材料的合成第31-32页
        2.3.4 液体氟改性聚(氨酯-异氰酸酯)聚合物材料的合成第32-34页
        2.3.5 聚氨酯模量渐变材料的合成第34页
    2.4 分析表征第34-40页
        2.4.1 实验中的计算方法第34-35页
        2.4.2 多元醇羟值的测定第35-36页
        2.4.3 NCO值的测定第36-37页
        2.4.4 凝胶渗透色谱法(GPC)第37页
        2.4.5 红外光谱分析(FTIR)第37页
        2.4.6 核磁分析(_1H-NMR)第37页
        2.4.7 动态力学性能测试(DMTA)第37-38页
        2.4.8 热失重测试(TGA)第38页
        2.4.9 示差扫描量热法分析(DSC)第38页
        2.4.10 力学性能测试第38页
        2.4.11 邵氏硬度测试第38页
        2.4.12 扫描电镜(SEM)第38-40页
第三章 结果与讨论第40-82页
    3.1 聚(氨酯-异氰酸酯)网络聚合物的合成与制备第40-54页
        3.1.1 合成方法的选择第40-41页
        3.1.2 聚氨酯预聚体的合成与表征第41-43页
        3.1.3 聚(氨酯-异氰酸酯)聚合物的合成与表征第43-44页
        3.1.4 聚(氨酯-异氰酸酯)聚合物的性能表征第44-53页
        3.1.5 小结第53-54页
    3.2 环氧改性聚(氨酯-异氰酸酯)网络聚合物的合成与制备第54-65页
        3.2.1 合成方法的选择第54-55页
        3.2.2 改性聚(氨酯-异氰酸酯)聚合物的合成与表征第55-58页
        3.2.3 改性聚(氨酯-异氰酸酯)聚合物的性能表征第58-65页
        3.2.4 小结第65页
    3.3 含氟聚(氨酯-异氰酸酯)网络聚合物的合成与制备第65-76页
        3.3.1 合成方法的选择第65-66页
        3.3.2 含氟聚氨酯预聚体的合成与表征第66-68页
        3.3.3 含氟聚(氨酯-异氰酸酯)聚合物的合成与表征第68-70页
        3.3.4 对含氟聚(氨酯-异氰酸酯)聚合物的性能表征第70-76页
        3.3.5 小结第76页
    3.4 聚氨酯模量渐变材料的制备第76-82页
        3.4.1 制备方法的选择第76-77页
        3.4.2 聚氨酯模量渐变材料的制备与表征第77-80页
        3.4.3 小结第80-82页
第四章 结论第82-84页
参考文献第84-88页
致谢第88-90页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第90-92页
作者及导师简介第92-94页
附件第94-95页

论文共9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铋基纳米材料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下一篇:耐高温防腐涂层腐蚀失效行为的EIS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