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绪论 | 第8-12页 |
一、研究现状 | 第8-9页 |
二、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9-10页 |
三、本文的创新点 | 第10页 |
四、研究方法 | 第10-12页 |
1 杜布菲所处的时代情境与原生艺术的提出 | 第12-20页 |
1.1 杜布菲简介 | 第12-14页 |
1.2 原生艺术的提出 | 第14-15页 |
1.3 杜布菲对原生艺术的探索 | 第15-20页 |
2 杜布菲的艺术形式解析 | 第20-36页 |
2.1 不同寻常的绘画技法 | 第20-28页 |
2.2 杜布菲绘画之路的三个阶段 | 第28-36页 |
2.2.1 1943年到1950年追寻本真的“儿童画”阶段 | 第28-29页 |
2.2.2 1950年到1960年原始神秘的“抽象画”阶段 | 第29-31页 |
2.2.3 1960年到1985年自成风格的奇幻“乌尔卢普”系列 | 第31-36页 |
3 中国古典美学与杜布菲审美观念的关联性 | 第36-46页 |
3.1 关于绘画审美观念因素解读 | 第36-44页 |
3.1.1 杜布菲审美观念 | 第37-38页 |
3.1.2 中国绘画审美观念 | 第38-41页 |
3.1.3 中国审美观念与杜布菲审美观念的异同 | 第41-44页 |
3.2 关于艺术何为本真 | 第44-46页 |
4 原生艺术的当下影响 | 第46-54页 |
4.1 杜布菲思想主张对艺术界的影响和启示 | 第46-48页 |
4.2 当下绘画艺术的发展现状 | 第48-49页 |
4.3 原生艺术在现阶段发展现状 | 第49-51页 |
4.4 原生艺术对当下绘画艺术的影响 | 第51-54页 |
结语 | 第54-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8页 |
在校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58-60页 |
致谢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