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9页 |
1.1 本文的研究背景、目的与意义 | 第10-13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12页 |
1.1.2 研究目的 | 第12页 |
1.1.3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7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1.3 主要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 | 第17-19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17页 |
1.3.2 创新之处 | 第17-19页 |
第2章 民间融资中介组织概述 | 第19-29页 |
2.1 民间融资概述 | 第19-23页 |
2.1.1 民间融资的概念界定 | 第19-20页 |
2.1.2 民间融资的特征和主要形式 | 第20-22页 |
2.1.3 民间融资的发展及问题 | 第22-23页 |
2.2 民间融资中介组织概述 | 第23-28页 |
2.2.1. 民间融资中介组织的概念界定 | 第23-24页 |
2.2.2 民间融资中介组织的法律性质分析 | 第24-25页 |
2.2.3 民间融资中介组织的运行特点与功能 | 第25-26页 |
2.2.4 民间融资中介组织与其他相关金融组织的比较分析 | 第26-28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3章 我国民间融资中介组织发展现状及问题 | 第29-35页 |
3.1 民间融资中介组织的运行现状 | 第29-31页 |
3.2 我国目前关于民间融资中介组织的法律规定 | 第31-32页 |
3.3 民间融资中介组织法律规制存在的问题分析 | 第32-34页 |
3.3.1 缺乏专门的民间融资中介组织立法 | 第32页 |
3.3.2 民间融资中介组织的法律地位不明确 | 第32-33页 |
3.3.3 民间融资中介组织的监管机制缺位 | 第33-34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4章 国外民间融资中介组织运作机制的比较与借鉴 | 第35-41页 |
4.1 美国民间融资中介的模式及其运作规范 | 第35-37页 |
4.1.1 信用合作社 | 第35-36页 |
4.1.2 储蓄贷款协会 | 第36页 |
4.1.3 网络融资平台模式 | 第36-37页 |
4.2 英国民间融资中介的模式及其运作规范 | 第37-38页 |
4.2.1 英国民间融资中介的模式及其运作规范 | 第37页 |
4.2.2 合作融资机构 | 第37-38页 |
4.2.3 网络融资平台模式 | 第38页 |
4.3 印度:多种民间融资中介形式并重 | 第38-39页 |
4.3.1 民间融资中介模式及规范制度 | 第38-39页 |
4.3.2 民间融资中介组织发展的特点 | 第39页 |
4.4 国外的经验总结与借鉴 | 第39-40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5章 我国民间融资中介组织法律规制的完善 | 第41-58页 |
5.1 民间融资中介组织的立法完善 | 第41-42页 |
5.1.1 制定关于民间融资中介组织的法律法规 | 第41页 |
5.1.2 明确立法宗旨和立法原则 | 第41-42页 |
5.2 民间融资中介组织的法律规范内容 | 第42-46页 |
5.2.1 民间融资中介组织的类型与经营范围 | 第42-44页 |
5.2.2 民间融资中介组织融资的具体程序 | 第44页 |
5.2.3 明确融资利率范围和中介费用 | 第44-45页 |
5.2.4 明确民间融资中介组织的法律责任 | 第45-46页 |
5.3 完善民间融资中介组织的监管机制 | 第46-54页 |
5.3.1 确立监管原则 | 第47-48页 |
5.3.2 确立一元化监管主体 | 第48-49页 |
5.3.3 确立监管内容 | 第49-54页 |
5.3.4 加强行业内部监管 | 第54页 |
5.4 完善民间融资中介组织的外部运行机制 | 第54-57页 |
5.4.1 完善民间融资担保制度 | 第54-55页 |
5.4.2 完善信用评级制度 | 第55-57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结论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63-64页 |
致谢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