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引论 | 第9-21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3页 |
1.1.1 智慧旅游助推旅游产业发展 | 第9-10页 |
1.1.2 政策环境有利智慧旅游公共服务发展 | 第10-11页 |
1.1.3 旅游产业高层次发展的内生要求 | 第11-12页 |
1.1.4 迎接大众旅游时代的挑战和机遇 | 第12-13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1.2.1 理论意义 | 第13页 |
1.2.2 实践意义 | 第13-14页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4-18页 |
1.3.1 智慧旅游研究综述 | 第14-16页 |
1.3.2 智慧旅游公共服务体系研究综述 | 第16-18页 |
1.4 研究的方法、技术路线和创新点 | 第18-21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18页 |
1.4.2 技术路线 | 第18-19页 |
1.4.3 可能的创新点 | 第19-21页 |
第2章 相关基础研究 | 第21-26页 |
2.1“智慧旅游公共服务体系”概念解析 | 第21-22页 |
2.1.1 智慧旅游 | 第21页 |
2.1.2 公共服务 | 第21-22页 |
2.1.3 旅游公共服务 | 第22页 |
2.1.4 智慧旅游公共服务体系 | 第22页 |
2.2 智慧旅游和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创建之间的联系 | 第22-23页 |
2.3 智慧旅游公共服务体系与智慧旅游公共服务平台 | 第23页 |
2.4 相关理论基础 | 第23-26页 |
2.4.1 旅游公共管理理论 | 第23-25页 |
2.4.2 服务管理系统理论 | 第25-26页 |
第3章 国内外智慧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发展现状及态势 | 第26-31页 |
3.1 国内智慧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发展现状及态势 | 第26-29页 |
3.1.1 国内智慧旅游公共服务体系主要做法 | 第26-28页 |
3.1.2 国内智慧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态势及启示 | 第28-29页 |
3.2 国外智慧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发展现状及态势 | 第29-31页 |
3.2.1 国外智慧旅游公共服务体系主要做法 | 第29-30页 |
3.2.2 国外智慧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态势及启示 | 第30-31页 |
第4章 杭州市余杭区智慧旅游公共服务体系调研分析 | 第31-48页 |
4.1 杭州市余杭区旅游发展状况 | 第31-33页 |
4.2 余杭智慧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状况 | 第33-43页 |
4.2.1 总体状况 | 第34-35页 |
4.2.2 旅游管理部门案例 | 第35-39页 |
4.2.3 旅游企业案例 | 第39-43页 |
4.3 余杭智慧旅游公共服务体系的需求分析 | 第43-45页 |
4.3.1 游客需求 | 第43-44页 |
4.3.2 政府需求 | 第44页 |
4.3.3 企业需求 | 第44-45页 |
4.4 智慧旅游视角下余杭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存在的不足 | 第45-48页 |
4.4.1 新型旅游业态供给不足,智慧管理较薄弱 | 第45页 |
4.4.2 配套基础设施尚需完善 | 第45-46页 |
4.4.3 旅游服务面临升级 | 第46页 |
4.4.4 休闲度假功能仍需提升 | 第46页 |
4.4.5 旅游经济消费模式有待优化 | 第46-47页 |
4.4.6 旅游产业与其他产业有待融合 | 第47页 |
4.4.7 智慧旅游营销不足 | 第47-48页 |
第5章 加强杭州市余杭区智慧旅游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对策 | 第48-61页 |
5.1 建设原则 | 第48页 |
5.1.1 统筹规划建立规范标准 | 第48页 |
5.1.2 重点推进和协调发展并重 | 第48页 |
5.1.3 注重资源整合共享 | 第48页 |
5.1.4 加强便捷性和安全保障 | 第48页 |
5.2 杭州市余杭区构建智慧旅游公共服务体系的路径 | 第48-51页 |
5.2.1 以需求为导向,因地制宜规划旅游公共服务体系 | 第48-49页 |
5.2.2 完善智慧旅游管理体系,创新旅游行政服务 | 第49页 |
5.2.3 以游客体验为核心,健全智慧服务应用 | 第49-50页 |
5.2.4 加强引导,提升旅游企业智慧运营水平 | 第50页 |
5.2.5 建设多方主体参与的智慧旅游服务新模式 | 第50-51页 |
5.3 杭州市余杭区智慧旅游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 第51-61页 |
5.3.1 总体框架 | 第51-55页 |
5.3.2 建设内容 | 第55-57页 |
5.3.3 长效机制 | 第57-61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1-63页 |
6.1 结论 | 第61-62页 |
6.2 不足与展望 | 第62-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