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法集资治理研究--以江西省为例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1章 引言 | 第7-12页 |
1.1 研究背景和问题 | 第7-8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8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8-10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8-9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1.4 研究创新 | 第10页 |
1.5 研究方法与思路 | 第10-12页 |
1.5.1 研究方法 | 第10-11页 |
1.5.2 研究思路 | 第11-12页 |
第2章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 第12-20页 |
2.1 非法集资相关概念 | 第12-14页 |
2.1.1 非法集资的定义 | 第12-13页 |
2.1.2 非法集资的特征 | 第13页 |
2.1.3 非法集资的界定 | 第13-14页 |
2.2 非法集资问题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14-17页 |
2.2.1 信息不对称理论 | 第14-15页 |
2.2.2 群体行为理论 | 第15-16页 |
2.2.3 公共危机管理理论 | 第16-17页 |
2.3 非法集资产生的原因分析 | 第17-20页 |
2.3.1 企业融资难催生了非法集资的出现 | 第17-18页 |
2.3.2 政府监管缺位提供了非法集资滋生的土壤 | 第18页 |
2.3.3 投资人贪图高利成为非法集资泛滥的诱因 | 第18-19页 |
2.3.4 犯罪手段隐蔽加大了非法集资的打击难度 | 第19-20页 |
第3章 当前非法集资的形势和特点 | 第20-28页 |
3.1 当前非法集资的形势 | 第20-22页 |
3.1.1 全国非法集资形势 | 第20-21页 |
3.1.2 江西省非法集资现状分析 | 第21-22页 |
3.2 当前非法集资案件特点 | 第22-28页 |
3.2.1 当前非法集资特点分析 | 第22-23页 |
3.2.2 全国非法集资案件特点 | 第23-25页 |
3.2.3 江西省非法集资案件特点 | 第25-28页 |
第4章 非法集资行政处置方式分析 | 第28-38页 |
4.1 处置非法集资主体架构 | 第28-29页 |
4.1.1 国家层面主体架构 | 第28-29页 |
4.1.2 江西省层面主体架构 | 第29页 |
4.2 处置非法集资工作流程 | 第29-32页 |
4.2.1 国家处置非法集资职能分工 | 第29-30页 |
4.2.2 江西省处置非法集资工作流程 | 第30-32页 |
4.3 江西省处置非法集资成功案例评析 | 第32-33页 |
4.4 当前处置非法集资模式缺陷分析 | 第33-35页 |
4.5 国外处置非法集资的启示 | 第35-38页 |
4.5.1 美国处置非法集资主体架构 | 第35-36页 |
4.5.2 国外处置非法集资方法 | 第36-38页 |
第5章 治理非法集资问题的对策建议 | 第38-45页 |
5.1 有效预防非法集资的案发 | 第38-40页 |
5.1.1 大力提升群众风险防范意识 | 第38页 |
5.1.2 利用大数据手段监测预警 | 第38-39页 |
5.1.3 拓宽投资者和企业的投融资渠道 | 第39-40页 |
5.2 严厉打击非法集资犯罪 | 第40-42页 |
5.2.1 强化政府部门行业监管职责 | 第40-41页 |
5.2.2 完善司法部门协作办案机制 | 第41页 |
5.2.3 充分发动社会力量打击非法集资 | 第41-42页 |
5.3 妥善处置非法集资造成的风险 | 第42-45页 |
5.3.1 最大限度挽回群众财产损失 | 第42-43页 |
5.3.2 积极正面引导社会舆论 | 第43-44页 |
5.3.3 全力做好信访维稳工作 | 第44-45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45-47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45页 |
6.2 研究展望 | 第45-47页 |
致谢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