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诉讼争点整理论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引言 | 第7-8页 |
第一章 民事诉讼争点整理概述 | 第8-18页 |
第一节 争点整理的概念界定 | 第8-10页 |
一、争点的含义及特征 | 第8-9页 |
二、争点整理的含义 | 第9-10页 |
第二节 争点整理的类型 | 第10-12页 |
一、事实争点整理 | 第10页 |
二、法律争点整理 | 第10-11页 |
三、证据争点整理 | 第11-12页 |
第三节 争点整理的价值与功能 | 第12-18页 |
一、争点整理的价值 | 第12-14页 |
二、争点整理的功能 | 第14-18页 |
第二章 域外争点整理比较分析 | 第18-29页 |
第一节 大陆法系的争点整理程序 | 第18-22页 |
一、法国的争点整理程序 | 第18-19页 |
二、德国的争点整理程序 | 第19-21页 |
三、日本的争点整理程序 | 第21-22页 |
第二节 英美法系的争点整理程序 | 第22-25页 |
一、美国的争点整理程序 | 第22-23页 |
二、英国的争点整理程序 | 第23-25页 |
第三节 两大法系争点整理之比较 | 第25-29页 |
一、相同之处 | 第25-26页 |
二、不同之处 | 第26-27页 |
三、启示 | 第27-29页 |
第三章 我国争点整理的现状及反思 | 第29-39页 |
第一节 有关争点整理的立法及司法解释 | 第29-31页 |
第二节 司法实践的情况 | 第31-34页 |
一、通过诉答程序整理争点 | 第32页 |
二、通过诉答程序、证据交换整理争点 | 第32页 |
三、通过审前准备程序整理争点 | 第32-33页 |
四、通过庭审整理争点 | 第33-34页 |
第三节 我国争点整理的反思 | 第34-39页 |
一、争点整理立法缺陷 | 第34-35页 |
二、争点整理司法缺陷 | 第35-37页 |
三、争点整理中当事人整理争点意识不强 | 第37-39页 |
第四章 我国争点整理制度的完善 | 第39-48页 |
第一节 争点整理的指导思想 | 第39-40页 |
一、尊重当事人的主体地位 | 第39-40页 |
二、遵循诚实信用原则 | 第40页 |
第二节 争点整理的途径 | 第40-42页 |
一、书面型争点整理 | 第41页 |
二、会议型争点整理 | 第41-42页 |
第三节 争点整理的效力 | 第42-43页 |
第四节 相关保障制度的完善 | 第43-48页 |
一、答辩失权制度 | 第43-44页 |
二、法官释明制度 | 第44-45页 |
三、证据收集制度 | 第45-46页 |
四、律师辅助制度 | 第46-48页 |
结语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2页 |
致谢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