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3-4页 |
| abstract | 第4页 |
| 绪论 | 第7-14页 |
| (一)选题来源 | 第7-8页 |
| (二)研究方法 | 第8-9页 |
| (三)文献综述 | 第9-11页 |
| (四)理论基础 | 第11-14页 |
| 1、相关概念界定 | 第11-12页 |
| 2、现代企业制度理论 | 第12页 |
| 3、新制度主义理论 | 第12-14页 |
| 一、基于制度变迁视角的国有文艺院团体制沿革路径分析 | 第14-22页 |
| (一)国有文艺院团体制改革的原因和目的探析 | 第14-16页 |
| 1、国有文艺院团体制改革的原因 | 第14-15页 |
| 2、国有文艺院团体制改革的目的 | 第15-16页 |
| (二)改革开放以来国有文艺院团体制改革路径分析 | 第16-20页 |
| 1、计划经济下管理体制改革时期(1979 年——1992 年) | 第16页 |
| 2、市场经济体制下国有文艺院团改革探索时期(1992 年——2003 年) | 第16-17页 |
| 3、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时期(2003 年——至今) | 第17-20页 |
| (三)现阶段北京市属国有文化企业分类改革 | 第20页 |
| (四)国有文艺院团改革路径的制度变迁分析 | 第20-22页 |
| 二、北京演艺集团文化体制改革实践分析 | 第22-43页 |
| (一)北京演艺集团现状及改革思路分析 | 第22-24页 |
| (二)具有文化特色的现代企业制度体系 | 第24-27页 |
| (三)注重内外并举的艺术生产 | 第27-34页 |
| (四)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机制 | 第34-35页 |
| (五)新颖的演艺产业生态链 | 第35-38页 |
| (六)独特的文化输出模式 | 第38-41页 |
| (七)北京演艺集团改革实践意义剖析 | 第41-43页 |
| 三、国有文艺院团深化体制改革路径优化探讨 | 第43-52页 |
| (一)宏观:政府政策环境建设 | 第43-48页 |
| 1、构建、落实长效扶持发展机制 | 第43-44页 |
| 2、完善文化法制建设 | 第44-45页 |
| 3、完善文化“走出去”战略配套政策 | 第45-47页 |
| 4、挖掘社会资本力量和劳动力量 | 第47-48页 |
| (二)微观:改制院团自身路径优化 | 第48-52页 |
| 1、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建设 | 第48页 |
| 2、激发文化原创力 | 第48-50页 |
| 3、创新文化产品 | 第50-51页 |
| 4、提升整体竞争力 | 第51-52页 |
| 结语 | 第52-53页 |
| 参考文献 | 第53-55页 |
| 致谢 | 第55-56页 |
| 个人简历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