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0-16页 |
1.1 问题的提出 | 第10-11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1-14页 |
1.3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1.4 本文结构安排 | 第15-16页 |
第2章 杨度国家主义法学思想中的“本土性格” | 第16-21页 |
2.1 “王门今文经学”的理论风格 | 第16-18页 |
2.2 湖湘之地“帝王学”的务实作风 | 第18-19页 |
2.3 王夫之“船山学”的价值追求 | 第19-21页 |
第3章 杨度国家主义法学思想中的“舶来理论” | 第21-27页 |
3.1 日本“世界秩序”与“国家构成”理论 | 第21-23页 |
3.2 西方社会进化论思想 | 第23-24页 |
3.3 古典自然法学派的国家学说 | 第24-27页 |
第4章 对杨度国家主义法学思想具体内容的分析 | 第27-39页 |
4.1 论证国家正当性:人民权利与国家利益的统一 | 第27-30页 |
4.1.1 对清代社会政治权力结构的否定 | 第27-28页 |
4.1.2 通过政治自由赋予人民权利 | 第28-29页 |
4.1.3 论证个人权利与国家利益的统一 | 第29-30页 |
4.2 再造法律意识形态:国家主义对家族主义的代替 | 第30-32页 |
4.2.1 批判家族主义法律意识形态 | 第30-31页 |
4.2.2 确立国家主义的法律意识形态 | 第31-32页 |
4.3 选择国体类型:坚持君主制 | 第32-36页 |
4.3.1 采用君主制国体的原因 | 第33-35页 |
4.3.2 采用何种君主制国体 | 第35-36页 |
4.4 设计国家顶层制度:责任政府、政党政治与民权国会 | 第36-39页 |
4.4.1 组建守法称职的责任政府 | 第36页 |
4.4.2 通过政党活动产生责任政府 | 第36-37页 |
4.4.3 发挥民权国会的法治作用 | 第37-39页 |
第5章 对杨度国家主义法学思想的肯定及反思 | 第39-48页 |
5.1 对杨度国家主义法学思想积极意义的肯定 | 第39-43页 |
5.1.1 启迪了具有进步意义的国家理性 | 第39-40页 |
5.1.2 说明了国体概念之于新造国家的观念作用 | 第40-42页 |
5.1.3 铺陈了符合法治精神的政治秩序理论 | 第42-43页 |
5.2 对杨度国家主义法学思想理论局限的反思 | 第43-48页 |
5.2.1 实用主义“民权论”的缺陷 | 第43-44页 |
5.2.2 工具主义“立法观”的局限 | 第44-45页 |
5.2.3 精英主义“法治论”的悖论 | 第45-48页 |
结论 | 第48-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2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52-53页 |
致谢 | 第53-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