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1章 概述 | 第8-16页 |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8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8-14页 |
1.2.1 影响种子萌发的因素 | 第8-11页 |
1.2.2 种子萌发期抗逆研究进展 | 第11-13页 |
1.2.3 种子萌发期抗性评价研究 | 第13-14页 |
1.2.4 玄参科植物的研究进展 | 第14页 |
1.3 研究内容 | 第14-16页 |
第2章 7 种玄参科植物种子萌发特性研究 | 第16-28页 |
2.1 材料采集及研究区自然概况 | 第16页 |
2.2 材料与方法 | 第16-17页 |
2.2.1 种子活力及千粒重测定 | 第16页 |
2.2.2 打破种子休眠试验设计 | 第16-17页 |
2.2.3 种子萌发期试验设计 | 第17页 |
2.2.4 种子萌发试验和测定指标 | 第17页 |
2.2.5 数据分析 | 第17页 |
2.3 结果与分析 | 第17-25页 |
2.3.1 种子活力及千粒重 | 第17-18页 |
2.3.2 打破种子休眠 | 第18-21页 |
2.3.3 玄参科 7 种植物子萌发特性 | 第21-25页 |
2.4 讨论 | 第25-27页 |
2.4.1 赤霉素对 4 种玄参科植物种子萌发的影响 | 第25-26页 |
2.4.2 7 光温对种玄参科植物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 | 第26-27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3章 7 种玄参科植物种子萌发期对盐胁迫的响应 | 第28-38页 |
3.1 材料采集及研究区自然概况 | 第28页 |
3.2 研究方法 | 第28-29页 |
3.2.1 盐分胁迫试验设计 | 第28页 |
3.2.2 种子萌发试验和测定指标 | 第28-29页 |
3.2.3 抗盐性综合评价方法 | 第29页 |
3.2.4 统计分析 | 第29页 |
3.3 结果与分析 | 第29-35页 |
3.3.1 盐胁迫对 7 种玄参科植物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 | 第29-33页 |
3.3.2 盐分胁迫对 7 种玄参科植物胚根长、干鲜重和含水量的影响 | 第33-34页 |
3.3.3 7 种玄参科植物种子萌发期抗盐性综合评价 | 第34-35页 |
3.4 讨论 | 第35-37页 |
3.4.1 7 种玄参科植物种子萌发期对盐胁迫的响应 | 第35-36页 |
3.4.2 7 种玄参科植物种子萌发期抗性与生态适应 | 第36-37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4章 7 种玄参科植物种子萌发期对 PEG 胁迫的响应 | 第38-46页 |
4.1 材料采集及研究区自然概况 | 第38页 |
4.2 研究方法 | 第38页 |
4.2.1 干旱胁迫试验设计 | 第38页 |
4.2.2 种子萌发试验和测定指标 | 第38页 |
4.2.3 抗旱性综合评价方法 | 第38页 |
4.2.4 统计分析 | 第38页 |
4.3 结果与分析 | 第38-43页 |
4.3.1 PEG 胁迫对 7 种玄参科植物种子萌发特性影响 | 第38-42页 |
4.3.2 PEG 胁迫对 7 种玄参科植物胚根长、干鲜重和含水量的影响 | 第42-43页 |
4.3.3 7 种玄参科植物种子萌发期抗旱性综合评价 | 第43页 |
4.4 讨论 | 第43-45页 |
4.4.1 7 种玄参科植物种子萌发特性对 PEG 胁迫的响应 | 第43-45页 |
4.4.2 7 种玄参科植物种子萌发期抗旱性与生态适应 | 第45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5章 7 种玄参科植物种子萌发期对低温胁迫的响应 | 第46-55页 |
5.1 材料采集及研究区自然概况 | 第46页 |
5.2 研究方法 | 第46页 |
5.2.1 种子萌发期低温处理 | 第46页 |
5.2.2 种子萌发试验和测定指标 | 第46页 |
5.2.3 抗寒性综合评价方法 | 第46页 |
5.2.4 统计分析 | 第46页 |
5.3 结果与分析 | 第46-52页 |
5.3.1 低温胁迫对 7 种玄参科植物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 | 第46-51页 |
5.3.2 7 种玄参科植物种子萌发期抗寒性综合评价 | 第51-52页 |
5.4 讨论 | 第52-53页 |
5.4.1 7 种玄参科植物种子萌发特性对低温胁迫的响应 | 第52-53页 |
5.4.2 7 种玄参科植物种子萌发期抗寒性及生态适应 | 第53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53-55页 |
第6章 结论 | 第55-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
作者简介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