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财政、国家财政论文--中国财政论文--国家公债、债券、外债论文

济南市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风险管理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1章 绪论第12-18页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12-13页
        1.1.1 研究背景第12-13页
        1.1.2 研究意义第13页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第13-15页
        1.2.1 国外文献综述第13-14页
        1.2.2 国内文献综述第14-15页
        1.2.3 国内外文献述评第15页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第15-17页
        1.3.1 研究内容第15-16页
        1.3.2 技术路线第16-17页
    1.4 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第17-18页
        1.4.1 研究方法第17页
        1.4.2 创新之处第17-18页
第2章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概述第18-24页
    2.1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定义及类型第18-20页
        2.1.1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定义及特征第18-19页
        2.1.2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类型第19-20页
    2.2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融资结构及还款来源第20-22页
    2.3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作用第22-24页
        2.3.1 有利于促进社会整体发展第22页
        2.3.2 有利于拉动民间资本投资实体经济第22-23页
        2.3.3 有利于刺激经济增长第23-24页
第3章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风险的一般分析第24-32页
    3.1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风险的表现形式第24-27页
        3.1.1 内部风险第24-26页
        3.1.2 外部风险第26-27页
    3.2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风险的后果分析第27-29页
        3.2.1 大规模的贷款违约现象第27-28页
        3.2.2 引发金融危机第28-29页
        3.2.3 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第29页
    3.3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风险成因理论第29-32页
        3.3.1 官僚预算最大化理论第29-30页
        3.3.2 信息不对称理论第30页
        3.3.3 凯恩斯理论第30-32页
第4章 济南市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现状第32-40页
    4.1 济南市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发展概况第32-35页
        4.1.1 发展历程第32-33页
        4.1.2 发展现状第33-34页
        4.1.3 发展定位第34-35页
    4.2 济南市市政府融资平台主要运作模式第35-40页
        4.2.1 运行机制第35-36页
        4.2.2 经营模式第36-37页
        4.2.3 融资模式第37-38页
        4.2.4 还款模式第38-40页
第5章 济南市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风险及成因分析第40-56页
    5.1 济南市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风险类型第40-44页
        5.1.1 投资收益风险第40-41页
        5.1.2 信用风险第41-42页
        5.1.3 政策性风险第42-43页
        5.1.4 内部管理风险第43-44页
        5.1.5 其他风险第44页
    5.2 济南市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风险实证分析第44-51页
        5.2.1 济南A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简介第44页
        5.2.2 外部环境第44-45页
        5.2.3 内部管理环境第45-46页
        5.2.4 财务指标第46-49页
        5.2.5 建立模糊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第49-51页
    5.3 济南市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存在风险的原因第51-56页
        5.3.1 融资平台公司运营体制不尽合理第51页
        5.3.2 融资规模扩张导致风险加大第51-52页
        5.3.3 融资平台信用结构失衡第52-53页
        5.3.4 融资渠道单一,导致还款压力较大第53-56页
第6章 加强济南市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风险管理的对策建议第56-64页
    6.1 规范融资平台有序发展第56-57页
        6.1.1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第56页
        6.1.2 建立完善的风险防控机制第56-57页
        6.1.3 完善企业内部监督第57页
    6.2 强化政府监管,防范过度扩张第57-58页
        6.2.1 建立科学的投资决策机制第57-58页
        6.2.2 建立健全预警机制和审计体系第58页
    6.3 拓宽融资渠道,分散融资风险第58-59页
    6.4 提高融资平台的盈利能力第59-60页
    6.5 加强银行对融资平台贷款的控制第60-61页
    6.6 促进平台债务透明化,建立平台偿债基金第61-64页
        6.6.1 完善信息披露制度第61-62页
        6.6.2 建立债务偿还保障机制第62页
        6.6.3 明确融资平台对项目资金的责任和权利第62-64页
第7章 结论与展望第64-66页
    7.1 研究结论第64-65页
    7.2 研究展望第65-66页
参考文献第66-70页
致谢第70页

论文共7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张江镇住宅小区物业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下一篇: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光电子行业上市公司财务状况综合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