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建筑业信用评价体系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1 绪论 | 第8-16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第8-10页 |
1.2 建筑市场的构成 | 第10-11页 |
1.3 建筑业运行特点 | 第11-12页 |
1.4 建筑业诚信特点 | 第12-13页 |
1.5 国内建筑业诚信管理立法现状 | 第13页 |
1.6 建筑业诚信建设重要意义 | 第13-15页 |
1.7 课题研究技术路线 | 第15-16页 |
2 诚信体系建设综述 | 第16-23页 |
2.1 诚信理论 | 第16-17页 |
2.1.1 诚信的概念与内涵 | 第16页 |
2.1.2 诚信建设思想理论基础 | 第16-17页 |
2.2 国外诚信体系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 第17页 |
2.3 国外诚信体系模式 | 第17-21页 |
2.3.1 市场主导型(美国模式) | 第18-19页 |
2.3.2 政府主导型(欧洲模式) | 第19-20页 |
2.3.3 行业协会主导型(日本模式) | 第20页 |
2.3.4 西方国家诚信体系的比较 | 第20-21页 |
2.4 国外诚信体系模式对我国的启示 | 第21-23页 |
3 我国建筑业诚信缺失问题分析 | 第23-30页 |
3.1 建筑业各主体失信简析 | 第23-26页 |
3.1.1 甲方 | 第23-24页 |
3.1.2 乙方 | 第24-25页 |
3.1.3 勘察设计单位 | 第25页 |
3.1.4 中间机构 | 第25-26页 |
3.1.5 供应商 | 第26页 |
3.2 我国建筑业诚信缺失原因研究 | 第26-30页 |
3.2.1 客观因素 | 第26-27页 |
3.2.2 主观因素 | 第27-30页 |
4 建筑业诚信体系的构建 | 第30-45页 |
4.1 建立信用评价体系应遵循的原则 | 第30-31页 |
4.2 信用评价方法的研究 | 第31-33页 |
4.3 信用评价指标的选择与计算 | 第33-45页 |
4.3.1 AHP层次分析法的一般步骤 | 第34-35页 |
4.3.2 指标选择可能遇到的问题 | 第35-37页 |
4.3.3 指标的确定 | 第37-38页 |
4.3.4 指标权重的计算 | 第38-42页 |
4.3.5 实例说明 | 第42-45页 |
5 结论与展望 | 第45-47页 |
5.1 结论 | 第45页 |
5.2 展望 | 第45-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49页 |
致谢 | 第49-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