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目录 | 第6-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20页 |
1.1 课题背景 | 第9-10页 |
1.2 凹凸棒土的性质及应用 | 第10-12页 |
1.3 环氧树脂的性质与应用 | 第12-13页 |
1.4 国内外有关凹凸棒土改性方法的研究进展 | 第13-15页 |
1.4.1 高温焙烧法 | 第13-14页 |
1.4.2 超声波分散法 | 第14页 |
1.4.3 酸处理法 | 第14页 |
1.4.4 偶联剂处理法 | 第14-15页 |
1.4.5 表面活性剂处理法 | 第15页 |
1.5 国内外有关凹凸棒土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 第15-16页 |
1.5.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1.5.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6页 |
1.6 凹凸棒土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机制 | 第16-18页 |
1.6.1 电荷作用 | 第17页 |
1.6.2 化学键作用 | 第17-18页 |
1.7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8-20页 |
第2章 实验原料与测试方法 | 第20-24页 |
2.1 实验原料与实验设备 | 第20-21页 |
2.1.1 实验原料 | 第20-21页 |
2.1.2 实验设备 | 第21页 |
2.2 表征与性能测试 | 第21-24页 |
2.2.1 傅立叶红外光谱 | 第21-22页 |
2.2.2 扫描电子显微镜 | 第22页 |
2.2.3 热重分析 | 第22页 |
2.2.4 差示扫描量热分析 | 第22页 |
2.2.5 凹凸棒土-环氧树脂二相复合材料力学性能测试 | 第22页 |
2.2.6 凹凸棒土-环氧树脂-碳纤维三相复合材料力学性能测试 | 第22-24页 |
第3章 凹凸棒土的改性及表征 | 第24-38页 |
3.1 引言 | 第24页 |
3.2 有机化凹凸棒土接枝改性原理 | 第24-27页 |
3.2.1 硅烷偶联剂KH560 一步法接枝 | 第24-25页 |
3.2.2 三聚六氯化环磷腈+缩水甘油两步法接枝 | 第25-27页 |
3.3 有机化凹凸棒土接枝改性过程 | 第27-29页 |
3.3.1 硅烷偶联剂KH560 一步法接枝改性 | 第28页 |
3.3.2 三聚六氯化环磷腈+缩水甘油两步法接枝改性 | 第28-29页 |
3.4 改性前后凹凸棒土的表征 | 第29-36页 |
3.4.1 红外光谱分析 | 第29-31页 |
3.4.2 扫描电镜分析 | 第31-33页 |
3.4.3 热失重分析 | 第33-36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6-38页 |
第4章 凹凸棒土-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 | 第38-67页 |
4.1 引言 | 第38页 |
4.2 拉伸模具设计 | 第38-40页 |
4.3 凹凸棒土-环氧树脂二相复合材料的制备 | 第40页 |
4.4 凹凸棒土-环氧树脂二相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 | 第40-57页 |
4.4.1 拉伸性能 | 第40-47页 |
4.4.2 拉伸断口形貌 | 第47-50页 |
4.4.3 复合材料的韧性 | 第50-52页 |
4.4.4 弯曲性能 | 第52-57页 |
4.5 凹凸棒土在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中的分散状态 | 第57-60页 |
4.6 凹凸棒土-环氧树脂二相复合材料的玻璃化转变温度 | 第60-62页 |
4.7 展望:凹凸棒土-环氧树脂-碳纤维三相复合材料的初步研究 | 第62-65页 |
4.7.1 凹凸棒土-环氧树脂-碳纤维三相复合材料的制备 | 第62-63页 |
4.7.2 凹凸棒土-环氧树脂-碳纤维三相复合材料的弯曲性能测试 | 第63-65页 |
4.8 本章小结 | 第65-67页 |
结论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2-74页 |
致谢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