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均匀保护分组码的研究
中文摘要 | 第3-4页 |
英文摘要 | 第4页 |
目录 | 第5-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9页 |
1.1. 非均匀保护的纠错编码 | 第7-12页 |
1.1.1. 非均匀保护的分组码 | 第7-11页 |
1.1.2. 非均匀保护的编码调制 | 第11-12页 |
1.2. 本文的主要贡献和篇章结构 | 第12-19页 |
第二章 非均匀保护分组码的一些基本性质 | 第19-37页 |
2.1. 基本定义 | 第19-23页 |
2.2. 非均匀保护码的判别准则 | 第23-26页 |
2.3. 分离度和消息对的关系 | 第26-27页 |
2.4. 置换编码的等价性 | 第27-28页 |
2.5. 码元分离度 | 第28-34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34-37页 |
第三章 非线性码的性能限 | 第37-61页 |
3.1. 修正Plotkin限 | 第37-46页 |
3.1.1. 修正Plotkin限(Ⅰ) | 第38-42页 |
3.1.2. 修正Plotkin限(Ⅱ) | 第42-46页 |
3.2. 修正汉明限(椭球包限) | 第46-58页 |
3.2.1. 修正汉明限(Ⅰ) | 第46-51页 |
3.2.2. 修正汉明限(Ⅱ) | 第51-55页 |
3.2.3. 关于修正汉明限的讨论 | 第55-58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58-61页 |
第四章 非均匀保护的线性分组码 | 第61-87页 |
4.1. 线性码的分离度 | 第61-65页 |
4.1.1. 线性码的消息分离度 | 第61-62页 |
4.1.2. 一些消息集合的定义 | 第62-63页 |
4.1.3. 线性码消息分离度的几个性质 | 第63-65页 |
4.2. 线性码非均匀保护的充要条件 | 第65-67页 |
4.3. 线性码的分离度在消息位置上的分布 | 第67-74页 |
4.4. 线性码的码元分离度 | 第74-76页 |
4.4.1. 线性码的码元分离度及其性质 | 第74-76页 |
4.4.2. 码元分离度和消息分离度的关系 | 第76页 |
4.5. 非均匀保护线性码的一致校验矩阵 | 第76-79页 |
4.6. 非均匀保护的线性系统线性码 | 第79-80页 |
4.7. 给定码字空间的最佳编码 | 第80-82页 |
4.8. 本章小结 | 第82-87页 |
第五章 Turbo码及其非均匀保护 | 第87-115页 |
5.1. Turbo码的性能 | 第87-96页 |
5.1.1. 重量枚举函数 | 第89页 |
5.1.2. 码字重量分布和性能界 | 第89-92页 |
5.1.3. Turbo码的性能界 | 第92-95页 |
5.1.4. Turbo码的距离谱 | 第95-96页 |
5.2. Turbo码的译码 | 第96-102页 |
5.2.1. 软输入/软输出(SISO)译码算法 | 第97-98页 |
5.2.2. MAP算法 | 第98-102页 |
5.3. Turbo码的性能仿真 | 第102-106页 |
5.4. Turbo码的生成矩阵和一致校验矩阵 | 第106-108页 |
5.5. Turbo码的非均匀保护 | 第108-110页 |
5.6. 本章小节 | 第110-115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115-117页 |
致谢 | 第117-119页 |
攻读博士期间的论文 | 第119-121页 |
攻读博士期间的科研工作 | 第12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