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资助 | 第4-6页 |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英文缩略词表 | 第8-12页 |
前言 | 第12-14页 |
1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2页 |
2 论文的理论依据 | 第12-13页 |
3 论文总体研究思路 | 第13-14页 |
3.1 绵羊外周血中游离 DNA 分离提取方法的建立: | 第13页 |
3.2 利用巢氏 PCR 对游离胎儿 DNA 检测进而开展胎儿性别鉴定: | 第13页 |
3.3 基于 HRM 的外周血游离 DNA 用于基因分型的研究: | 第13-14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4-26页 |
前言 | 第14-15页 |
1 游离胎儿 DNA 的病理、生理学机制 | 第15-16页 |
2 游离胎儿 DNA 的组织来源 | 第16-19页 |
2.1 胎儿造血细胞 | 第16-17页 |
2.2 胎盘 | 第17-18页 |
2.3 胎儿和母体之间 DNA 分子的直接转运 | 第18-19页 |
3 游离胎儿 DNA 的提取分离 | 第19-20页 |
3.1 直接热提取法 | 第19页 |
3.2 酚氯仿法 | 第19页 |
3.3 商业试剂盒 | 第19-20页 |
4 游离胎儿 DNA 的检测 | 第20-21页 |
4.1 普通 PCR 扩增法 | 第20页 |
4.2 巢式 PCR 检测 | 第20页 |
4.3 荧光定量 PCR 法 | 第20-21页 |
4.4 引物延伸 PCR 法 | 第21页 |
4.5 质谱法(MS)检测 | 第21页 |
5 游离胎儿 DNA 的临床应用 | 第21-23页 |
5.1 妊娠胎儿性别鉴定 | 第21-22页 |
5.2 、性别相关遗传疾病的诊断 | 第22-23页 |
6 其他遗传相关疾病的临床诊断 | 第23页 |
6.1 、染色体非整倍体疾病的诊断 | 第23页 |
6.2 、Rh D 血型检测 | 第23页 |
7 基于 HRM 的基因分型技术 | 第23-24页 |
8、存在的问题及研究前景 | 第24-26页 |
第二章 试验研究 | 第26-44页 |
试验一 绵羊外周血中游离 DNA 提取及 SRY 基因检测 | 第26-30页 |
引言 | 第26页 |
1 材料和方法 | 第26-28页 |
1.1 材料 | 第26-27页 |
1.1.1 实验样品采集和制备 | 第26页 |
1.1.2 所需设备仪器及试剂 | 第26-27页 |
1.2 方法 | 第27-28页 |
1.2.1 酚氯仿法提取血浆/血清游离 DNA | 第27页 |
1.2.2 加热法提取血浆/血清游离 DNA | 第27页 |
1.2.3 利用试剂盒提取血浆/血清游离 DNA | 第27页 |
1.2.4 PCR 反应 | 第27页 |
1.2.5 凝胶电泳分析 | 第27-28页 |
2 实验结果 | 第28-29页 |
2.1 采用不同提取方法检测结果 | 第28页 |
2.2 检测不同来源模板扩增的结果 | 第28页 |
2.3 SRY 基因的检测 | 第28-29页 |
3 讨论 | 第29-30页 |
4 结论 | 第30页 |
试验二 基于巢式 PCR 的游离胎儿 DNA 性别鉴定 | 第30-36页 |
引言 | 第30页 |
1 材料和方法 | 第30-32页 |
1.1 材料 | 第30-31页 |
1.1.1 实验样品采集和制备 | 第30页 |
1.1.2 所需设备仪器及试剂 | 第30-31页 |
1.2 方法 | 第31-32页 |
1.2.1 利用加热法提取血浆游离 DNA | 第31页 |
1.2.2 巢式 PCR 反应及其第二轮反应体系优化 | 第31页 |
1.2.3 凝胶电泳分析 | 第31页 |
1.2.4 结果判定统计 | 第31-32页 |
2 实验结果 | 第32-34页 |
2.1 巢式 PCR 第二轮扩增体系优化结果 | 第32页 |
2.2 血浆样本扩增结果 | 第32页 |
2.3 性别判定结果 | 第32-34页 |
2.4 不同妊娠时期鉴定准确率 | 第34页 |
3 讨论 | 第34-35页 |
4 结论 | 第35-36页 |
试验三 基于 HRM 的游离 DNA 中 FecB 基因突变筛选的可行性研究 | 第36-44页 |
前言 | 第36页 |
1 材料和方法 | 第36-38页 |
1.1 实验材料 | 第36页 |
1.2 所需设备仪器及试剂 | 第36页 |
1.3 实验方法 | 第36-38页 |
1.3.1 血液基因组的提取 | 第36-37页 |
1.3.2 引物设计合成 | 第37页 |
1.3.3 不同引物浓度 | 第37页 |
1.3.4 不同 Mg~2+浓度 | 第37页 |
1.3.5 染料添加量对 HRM 的影响分析 | 第37-38页 |
1.3.6 染料添加方式对 HRM 分析的影响 | 第38页 |
1.3.7 HRM 分析 | 第38页 |
1.3.8 进行 PCR-RLFP 检测 | 第38页 |
1.3.9 基因的克隆测序鉴定 | 第38页 |
2 结果 | 第38-41页 |
2.1 不同引物浓度对 HRM 分析的影响 | 第38-39页 |
2.2 不同 Mg2+浓度对 HRM 分析的影响 | 第39页 |
2.3 染料浓度梯度结果分析 | 第39-40页 |
2.4 染料添加时间差异结果分析 | 第40页 |
2.5 PCR-RLFP 检测结果 | 第40-41页 |
2.6 测序结果 | 第41页 |
3 讨论 | 第41-43页 |
4、结论 | 第43-44页 |
全文结论及研究特色与创新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51页 |
致谢 | 第51-52页 |
作者简介及在学成果 | 第52-53页 |
石河子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导师评阅表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