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缩例语表 | 第11-12页 |
前言 | 第12-15页 |
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2页 |
2 论文的理论依据 | 第12-13页 |
3 论文总体研究思路 | 第13-15页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第15-31页 |
1 秸秆类粗饲料的利用概况 | 第15-21页 |
1.1 秸秆资源用于饲料的意义 | 第15-16页 |
1.2 国内外秸秆的利用现状 | 第16-18页 |
1.2.1 国外秸秆的利用现状 | 第16-17页 |
1.2.2 国内秸秆利用现状概况 | 第17-18页 |
1.3 秸杆的营养成分 | 第18-20页 |
1.3.1 秸秆的成分和消化率 | 第18-19页 |
1.3.2 秸秆各部位的营养价值 | 第19-20页 |
1.4 秸秆用作饲料的限制因素 | 第20-21页 |
2 秸秆饲料加工调制方法 | 第21-31页 |
2.1 物理处理方法 | 第22-24页 |
2.1.1 切短与粉碎 | 第22页 |
2.1.2 浸泡 | 第22-23页 |
2.1.3 蒸煮 | 第23页 |
2.1.4 碾青 | 第23页 |
2.1.5 膨化与热喷 | 第23页 |
2.1.6 制粒 | 第23-24页 |
2.1.7 照射 | 第24页 |
2.2 化学调制法 | 第24-27页 |
2.2.1 碱化处理 | 第24-25页 |
2.2.2 氨化处理 | 第25-26页 |
2.2.3 秸秆的氨化碱化复合处理 | 第26页 |
2.2.4 氧化处理 | 第26-27页 |
2.3 生物学处理法 | 第27-31页 |
2.3.1 青贮 | 第27-29页 |
2.3.2 微贮 | 第29-30页 |
2.3.3 酶制剂处理 | 第30-31页 |
第二部分 试验研究 | 第31-44页 |
试验一 复合化学处理麦秸化学试剂添加量的优化 | 第31-38页 |
1.材料和方法 | 第31-35页 |
1.1 试验材料 | 第31页 |
1.2 小麦秸秆的处理方法 | 第31-32页 |
1.3 测定项目及方法 | 第32-34页 |
1.3.1 人工唾液的制备 | 第32-33页 |
1.3.2 瘤胃液采集 | 第33页 |
1.3.3 人工培养液的配制 | 第33页 |
1.3.4 人工瘤胃装置 | 第33-34页 |
1.3.5 产气量测定 | 第34页 |
1.3.6 有机物质降解率的计算 | 第34页 |
1.4 数据处理 | 第34-35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35-36页 |
2.1 复合化学处理对麦秸营养成分含量的影响 | 第35-36页 |
2.2 不同复合化学处理对小麦秸秆有机物降解率的影响 | 第36页 |
3 讨论 | 第36-37页 |
4 小结 | 第37-38页 |
试验二:用优化的调制技术处理玉米秸和油菜秆的效果研究 | 第38-40页 |
1.材料和方法 | 第38页 |
1.1 试验材料 | 第38页 |
1.2 秸秆的处理方法 | 第38页 |
1.3 测定项目及方法 | 第38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38-39页 |
2.1 复合化学处理对秸秆营养成分含量的影响 | 第38-39页 |
2.2 几种复合化学处理对秸秆降解率的影响 | 第39页 |
3 小结 | 第39-40页 |
试验三:复合化学调制玉米秸秆对绵羊饲喂效果的研究 | 第40-44页 |
1. | 第40页 |
1.1 复合化学处理玉米秸秆对绵羊采食量的影响 | 第40页 |
1.1.1 试验设计与饲粮组成 | 第40页 |
1.1.2 饲喂管理 | 第40页 |
1.1.3 测定项目与方法 | 第40页 |
1.2 数据统计分析 | 第40页 |
2. | 第40-42页 |
2.1 结果与分析 | 第40-41页 |
2.2 结果与分析 | 第41-42页 |
3.讨论 | 第42页 |
3.1 复合化学处理玉米秸秆对绵羊采食量的影响 | 第42页 |
3.2 复合化学处理玉米秸秆对绵羊生长效果的影响 | 第42页 |
4.小结 | 第42-44页 |
第三部分 论文结论、创新点与研究展望 | 第44-45页 |
1 论文结论 | 第44页 |
2 创新点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9页 |
致谢 | 第49-50页 |
作者简介及在学成果 | 第50-51页 |
石河子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导师评阅表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