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经济作物论文--油料作物论文--大豆论文

大豆GmSTOP1s基因家族的克隆和功能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1 前言第11-16页
    1.1 酸性土壤限制植物生长的影响因子第11页
    1.2 植物适应低磷胁迫和酸铝毒害的机制第11-14页
        1.2.1 植物耐低磷胁迫的机制第11-12页
        1.2.2 植物耐铝毒的研究进展第12-13页
        1.2.3 植物耐酸毒害的研究进展第13-14页
    1.3 STOP转录因子家族调控植物适应酸铝毒害的研究进展第14-15页
    1.4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第15-16页
2 材料与方法第16-31页
    2.1 实验技术路线图第16页
    2.2 实验材料第16-22页
        2.2.1 植物材料第16页
        2.2.2 载体与菌株第16-19页
        2.2.3 试剂与药品第19页
        2.2.4 主要培养基第19-20页
        2.2.5 抗生素等试剂配方第20-21页
        2.2.6 主要仪器第21-22页
    2.3 实验方法第22-31页
        2.3.1 大豆GmSTOP1s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第22页
        2.3.2 大豆GmSTOP1s基因的克隆与载体构建第22-25页
            2.3.2.1 载体构建的实验方法第22-25页
            2.3.2.2 大豆GmSTOP1s表达载体等载体的构建第25页
        2.3.3 大豆种质资源耐酸性分析第25-26页
        2.3.4 不同营养元素缺乏对大豆GmSTOP1s基因表达的影响第26页
        2.3.5 酸铝胁迫对大豆GmSTOP1s基因表达的影响第26-27页
        2.3.6 GmSTOP1s转录激活活性分析第27页
        2.3.7 GmSTOP1s与GmALMT1基因启动子的互作分析第27-28页
        2.3.8 GmSTOP1s洋葱表皮亚细胞定位第28页
            2.3.8.1 洋葱表皮细胞的准备第28页
            2.3.8.2 质粒金粉的准备第28页
            2.3.8.3 GFP荧光观察第28页
        2.3.9 GmSTOP1s烟草下表皮亚细胞定位第28-29页
        2.3.10 GmSTOP1s回补拟南芥stop1突变体对酸敏感性第29页
        2.3.11 超量表达GmSTOP1-3 影响拟南芥对磷的响应第29页
        2.3.12 植物DNA的提取第29-30页
        2.3.13 植物RNA的提取及反转录第30页
        2.3.14 实时荧光定量PCR第30页
        2.3.15 转基因拟南芥获取-花序侵染法第30-31页
3 结果与分析第31-47页
    3.1 GmSTOP1s生物信息学分析第31-33页
    3.2 GmSTOP1s亚细胞定位第33-34页
    3.3 GmSTOP1s转录激活活性分析第34页
    3.4 GmSTOP1s与GmALMT1启动子的互作第34-36页
    3.5 GmSTOP1s的表达模式分析第36-42页
        3.5.1 酸铝胁迫下GmSTOP1s基因的表达模式分析第36-37页
        3.5.2 GmSTOP1s基因的自然变异分析第37-40页
            3.5.2.1 大豆核心种质库酸敏感性分析第37-38页
            3.5.2.2 酸调控GmSTOP1s表达模式的自然变异分析第38-40页
        3.5.3 营养元素缺乏调控大豆GmSTOP1s基因的表达模式分析第40-42页
    3.6 GmSTOP1s回补表达恢复拟南芥stop1突变体耐酸能力第42-43页
    3.7 超量表达GmSTOP1s对拟南芥生长的影响第43-47页
        3.7.1 超量表达GmSTOP1s对拟南芥植株生长的影响第43-45页
        3.7.2 超量表达GmSTOP1s对拟南芥根系生长的影响第45-46页
        3.7.3 超量表达GmSTOP1-3 对拟南芥根系生长的影响第46-47页
4 讨论与结论第47-53页
    4.1 大豆GmSTOP1s家族转录因子基因第47-48页
    4.2 大豆GmSTOP1s的表达模式分析第48-49页
    4.3 GmSTOP1s基因调控大豆耐酸铝胁迫的功能分析第49-50页
    4.4 GmSTOP1s参与大豆耐低磷胁迫的功能分析第50-51页
    4.5 结论第51-53页
致谢第53-55页
参考文献第55-61页
附录第61-62页

论文共6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响应低磷的大豆蛋白磷酸酶GmHAD1亚家族生化和功能分析
下一篇:大豆/玉米间作中双接种AM真菌和根瘤菌对氮、碳分配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