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5-7页 |
| Abstract | 第7-8页 |
| 目录 | 第9-11页 |
| 引言 | 第11页 |
| 一、公安机关行政不作为侵权的概念及表现形式 | 第11-14页 |
| (一) 具体的公安机关行政不作为侵权 | 第12-14页 |
| 1. 概念 | 第12页 |
| 2. 特点 | 第12-13页 |
| 3. 表现形式 | 第13-14页 |
| (二) 抽象的公安机关行政不作为侵权 | 第14页 |
| 二、公安机关行政不作为侵权赔偿的必要性 | 第14-17页 |
| (一) 行政诉讼法及国家赔偿制度的缺陷 | 第15-16页 |
| (二) 公安机关行政不作为侵权赔偿的现状 | 第16页 |
| (三) 法治建设的需要 | 第16-17页 |
| (四) 巩固政权的需要 | 第17页 |
| 三、公安机关行政不作为侵权承担赔偿责任的归责原则 | 第17-19页 |
| (一) 常见的国家赔偿责任归责原则的类型 | 第18-19页 |
| 1. 过错归责原则 | 第18页 |
| 2. 无过错归责原则 | 第18页 |
| 3. 违法归责原则 | 第18-19页 |
| (二) 我国国家赔偿责任归责原则及其局限性 | 第19页 |
| (三) 公安机关行政不作为赔偿责任应适用的归责原则的思考 | 第19页 |
| 四、公安机关行政不作为侵权赔偿责任的构成要件 | 第19-24页 |
| (一) 主体要件 | 第20页 |
| (二) 行为要件 | 第20-22页 |
| 1. 具有积极履行的法定义务 | 第20-21页 |
| 2. 具有积极履行义务的可能性 | 第21-22页 |
| (三) 损害事实 | 第22-23页 |
| 1. 损害发生的现实性 | 第22页 |
| 2. 损害对象的特定性 | 第22页 |
| 3. 受损害权益的合法性和职责性 | 第22-23页 |
| (四) 因果关系 | 第23-24页 |
| 1. 应当预见规则和多元判定规则 | 第23-24页 |
| 2. 第三人行为与因果关系 | 第24页 |
| 五、公安机关行政不作为侵权赔偿责任的司法实践难点 | 第24-28页 |
| (一) 权益的认定 | 第25-26页 |
| 1. 法定义务的认定 | 第25-26页 |
| 2. 权益内容的认定 | 第26页 |
| (二) 赔偿范围的认定 | 第26-27页 |
| (三) 作为与不作为的界定 | 第27-28页 |
| 六、对完善公安机关行政不作为侵权赔偿责任的思考 | 第28-30页 |
| (一) 赔偿程序 | 第28-29页 |
| (二) 举证责任 | 第29页 |
| (三) 赔偿责任的划分 | 第29页 |
| (四) 赔偿范围及赔偿标准 | 第29-30页 |
| (五) 司法建议 | 第30页 |
| 结论 | 第30-33页 |
| 参考文献 | 第33-35页 |
| 致谢 | 第35-36页 |
| 研究生履历 | 第3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