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肿瘤学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肿瘤治疗学论文

叶酸壳聚糖/rAAV纳米粒的制备及其对肿瘤细胞的靶向作用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主要符号对照表第10-12页
第1章 引言第12-18页
    1.1 基因载体第12页
    1.2 腺相关病毒载体第12-14页
    1.3 壳聚糖研究概况第14-16页
        1.3.1 壳聚糖理化性质第14页
        1.3.2 壳聚糖的用途第14-15页
        1.3.3 制备壳聚糖纳米粒的方法第15-16页
    1.4 聚乙二醇概述第16页
    1.5 叶酸受体与叶酸概述第16-17页
    1.6 本论文选题的目的及意义第17-18页
第2章 壳聚糖衍生物的合成,纯化与结构鉴定第18-42页
    2.1 设计思路及制备路线第18页
    2.2 实验部分第18-25页
        2.2.1 主要试剂与规格第18-19页
        2.2.2 主要仪器第19页
        2.2.3 低聚壳聚糖的纯化第19-21页
        2.2.4 叶酸活性酯的合成第21页
        2.2.5 叶酸PEG的合成及纯化第21-22页
        2.2.6 叶酸壳聚糖的合成及纯化第22-23页
        2.2.7 PEG壳聚糖的合成与纯化第23-24页
        2.2.8 叶酸PEG壳聚糖的合成与纯化第24页
        2.2.9 红外光谱(FTIR)测试第24页
        2.2.10 核磁共振氢谱(1H-NMR)测试第24-25页
    2.3 化合物纯化结果与结构鉴定第25-41页
        2.3.1 壳聚糖的纯化结果第25-26页
        2.3.2 叶酸PEG的纯化结果第26-28页
        2.3.3 叶酸壳聚糖的合成,纯化以及叶酸接枝率的测量。第28-33页
        2.3.4 PEG壳聚糖的合成与纯化结果第33-36页
        2.3.5 叶酸PEG壳聚糖的合成及纯化结果第36-37页
        2.3.6 红外图谱确定化合物结构第37-39页
        2.3.7 核磁共振确定化合物结构第39-41页
    2.4 本章小结第41-42页
第3章 壳聚糖/r AAV纳米粒的制备第42-50页
    3.1 实验思路第42页
    3.2 实验部分第42-44页
        3.2.1 主要试剂第42页
        3.2.2 主要仪器第42-43页
        3.2.3 溶液的配置第43页
        3.2.4 叶酸偶联化合物溶解性考察第43页
        3.2.5 壳聚糖包裹rAAV纳米粒的条件优化第43-44页
    3.3 实验结果第44-49页
        3.3.1 叶酸壳聚糖和叶酸PEG壳聚糖在不同溶液中的溶解第44-45页
        3.3.2 不同缓冲液中制备壳聚糖/AAV纳米粒的实验结果第45页
        3.3.4 不同壳聚糖溶液与TPP体积比的纳米粒制备结果。第45-46页
        3.3.5 病毒加入量考察结果第46-48页
        3.3.6 最优条件下制备壳聚糖包裹rAAV纳米粒第48-49页
    3.4 本章小结第49-50页
第4章 壳聚糖衍生物/rAAV纳米粒对肿瘤细胞的靶向作用第50-72页
    4.1 实验思路第50页
    4.2 实验部分第50-56页
        4.2.1 主要试剂第50页
        4.2.2 主要仪器第50-51页
        4.2.3 细胞系第51页
        4.2.4 主要溶液的配置第51页
        4.2.5 细胞培养第51-53页
        4.2.6 不同叶酸含量纳米粒的制备第53-54页
        4.2.7 测病毒基因组滴度第54页
        4.2.8 细胞转染第54-55页
        4.2.9 病毒转染细胞的滴度第55页
        4.2.10 不同时间点转染纳米粒荧光表达量第55页
        4.2.11 饱和叶酸受体第55-56页
    4.3 实验结论第56-70页
        4.3.1 实时定量PCR(Q-PCR)的实验结果第56-57页
        4.3.2 rAAV转染细胞滴度的确定第57-58页
        4.3.3 壳聚糖/rAAV纳米粒初步转染效率第58-62页
        4.3.4 各纳米粒转染细胞的荧光图片第62-64页
        4.3.5 各纳米粒对KB细胞和A549细胞的靶向性第64-67页
        4.3.6 叶酸壳聚糖纳米粒与叶酸PEG壳聚糖纳米粒对rAAV的保护作用第67-68页
        4.3.7 叶酸壳聚糖/rAAV与叶酸PEG壳聚糖/rAAV纳米粒对比第68页
        4.3.8 饱和叶酸受体实验结果第68-69页
        4.3.9 讨论第69-70页
    4.4 本章小结第70-72页
第5章 总结与展望第72-74页
    5.1 总结第72页
    5.2 展望第72-74页
参考文献第74-78页
致谢第78-79页
个人简历第79页

论文共7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青黛抗白血病活性成分的细胞膜色谱筛选及靶标鉴定研究
下一篇:闽南海螺中抗乙型肝炎病毒的有效成分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