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2页 |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1-19页 |
1.2.1 协同创新的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1.2.2 知识产权合作的研究现状 | 第15-19页 |
1.3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19-22页 |
1.3.1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1.3.2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20-22页 |
第2章 理论基础 | 第22-32页 |
2.1 协同创新理论 | 第22-23页 |
2.1.1 协同创新的内涵 | 第22-23页 |
2.1.2 协同创新的特征 | 第23页 |
2.2 知识产权合作理论 | 第23-29页 |
2.2.1 知识产权 | 第23-25页 |
2.2.2 知识产权合作 | 第25-26页 |
2.2.3 基于协同创新的企业知识产权合作 | 第26-29页 |
2.3 绩效评价理论 | 第29-31页 |
2.3.1 绩效评价的内涵 | 第29-30页 |
2.3.2 绩效评价指标 | 第30页 |
2.3.3 绩效评价方法 | 第30-31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3章 基于协同创新的企业知识产权合作现状、过程及绩效影响因素分析 | 第32-41页 |
3.1 合作现状分析 | 第32-34页 |
3.2 合作过程分析 | 第34-38页 |
3.2.1 酝酿接洽阶段 | 第36页 |
3.2.2 起步磨合阶段 | 第36-37页 |
3.2.3 运作协同阶段 | 第37页 |
3.2.4 成果处理阶段 | 第37-38页 |
3.3 合作绩效影响因素分析 | 第38-40页 |
3.3.1 素质因素 | 第38-39页 |
3.3.2 行为因素 | 第39页 |
3.3.3 结果因素 | 第39-40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4章 基于协同创新的企业知识产权合作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第41-50页 |
4.1 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 第41页 |
4.2 初始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41-46页 |
4.2.1 素质绩效评价指标 | 第41-43页 |
4.2.2 行为绩效评价指标 | 第43页 |
4.2.3 结果绩效评价指标 | 第43-46页 |
4.3 指标体系的优化 | 第46-49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5章 基于协同创新的企业知识产权合作绩效的可拓评价模型 | 第50-55页 |
5.1 确定经典域和节域 | 第50-51页 |
5.2 构建待评物元 | 第51页 |
5.3 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 | 第51-52页 |
5.4 绩效等级的评定 | 第52-53页 |
5.5 确定级别变量特征值 | 第53-54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第6章 实例分析 | 第55-68页 |
6.1 确定经典域、节域及待评物元 | 第55-57页 |
6.2 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 | 第57-61页 |
6.3 绩效等级关联度的计算 | 第61-66页 |
6.4 级别变量特征值的计算 | 第66页 |
6.5 评价结果分析 | 第66-67页 |
6.6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8-70页 |
7.1 研究工作总结 | 第68-69页 |
7.2 研究特色与创新点 | 第69页 |
7.3 研究展望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6页 |
致谢 | 第76-77页 |
附录A 基于协同创新的企业知识产权合作现状调查 | 第77-80页 |
附录B 基于协同创新的企业知识产权合作绩效评价指标调查 | 第80-83页 |
附录C 基于协同创新的企业知识产权合作绩效评分调查 | 第83-86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