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绪论 | 第11-22页 |
一、选题价值与问题意识 | 第11-14页 |
二、研究现状与思路 | 第14-20页 |
(一) 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二) 研究思路 | 第17-20页 |
三、章节架构 | 第20-22页 |
第一章 华中解放与《长江日报》的创办 | 第22-34页 |
一、华中地区的解放与新闻事业的起步 | 第22-28页 |
(一) 华中地区的解放 | 第22-24页 |
(二) 华中新闻事业概况 | 第24-26页 |
(三) 武汉解放后的新闻业改造 | 第26-28页 |
二、《长江日报》的创办与宣传功能 | 第28-34页 |
(一) 中共办报传统回顾 | 第28-29页 |
(二) 《长江日报》的创办 | 第29-31页 |
(三) 《长江日报》的版面编辑和宣传功能 | 第31-34页 |
第二章 《长江日报》对中南地区“三反”“五反”运动的舆论推进 | 第34-62页 |
一、中南地区“三反”“五反”的推行和《长江日报》的强势介入 | 第34-45页 |
(一) “三反”“五反”运动在全国的发动 | 第34-37页 |
(二) 中南地区的“三反”“五反”运动 | 第37-40页 |
(三) 《长江日报》宣传攻势的发起 | 第40-45页 |
二、《长江日报》对中南地区“三反”“五反”运动的舆论引导 | 第45-50页 |
(一) 社论主导 | 第45-48页 |
(二) 理论性文章和评论员文章补充 | 第48-50页 |
三、《长江日报》对中南地区“三反”“五反”的事件报道 | 第50-62页 |
(一) 对中南地区“三反”“五反”运动报道的全面铺开 | 第50-53页 |
(二) 对重大事件的跟踪报道——以”李陈“案件为例 | 第53-62页 |
第三章 对《长江日报》宣传报道的评价 | 第62-78页 |
一、效果分析 | 第62-70页 |
(一) 表达支持运动的决心,身体力行参与运动 | 第62-64页 |
(二) 犯错的单位或个人自我检讨,受触动者展开思想检查 | 第64-66页 |
(三) 读者检举身边违反运动原则的现象 | 第66-68页 |
(四) 宣传报道中的偏差 | 第68-70页 |
二、特征分析 | 第70-78页 |
(一) 一事一评的宣传方式,并利用报纸这一平台实行舆论造势 | 第71-73页 |
(二) 进行典型报道,对运动中具有代表性的人事作出过滤筛选 | 第73-76页 |
(三) 使用漫画宣传,增加报纸的通俗性 | 第76-78页 |
结语 | 第78-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4页 |
致谢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