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Summary | 第5-6页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第10-22页 |
1 现代畜牧业的发展特点 | 第10-11页 |
1.1 集约化经营 | 第10-11页 |
1.2 先进的科学技术 | 第11页 |
1.3 产业化经营 | 第11页 |
1.4 可持续的生产方式 | 第11页 |
2 现代畜牧业发展带来的问题 | 第11-14页 |
2.1 现代畜牧业畜禽粪便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 | 第12-13页 |
2.2 畜禽粪便废弃物的危害 | 第13-14页 |
3 畜禽粪便无害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的主要方式 | 第14-15页 |
3.1 堆肥化 | 第14-15页 |
3.2 沼气工程 | 第15页 |
3.3 畜禽粪便饲料化技术 | 第15页 |
4 畜禽粪便恶臭治理技术 | 第15-18页 |
4.1 物理除臭技术 | 第15-16页 |
4.2 化学除臭技术 | 第16页 |
4.3 生物除臭技术 | 第16-18页 |
5 除臭微生物及除臭剂的研究现状 | 第18-21页 |
5.1 除臭微生物的种类及除臭机理 | 第18-19页 |
5.1.1 除氨微生物 | 第18-19页 |
5.1.2 脱硫微生物 | 第19页 |
5.2 除臭微生物的筛选 | 第19-20页 |
5.3 微生物除臭剂的研究现状 | 第20-21页 |
6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21-22页 |
第二部分 试验部分 | 第22-46页 |
第一章 猪粪高效除臭微生物菌株分离和筛选 | 第22-29页 |
1 试验材料 | 第22-23页 |
1.1 材料及菌种来源 | 第22页 |
1.2 主要试剂配制 | 第22-23页 |
1.3 培养基 | 第23页 |
2 试验方法 | 第23-24页 |
2.1 菌株的分离纯化 | 第23页 |
2.2 除臭菌株初选 | 第23-24页 |
2.3 除臭菌株复选 | 第24页 |
2.4 NH3和H2S的测定方法 | 第24页 |
2.5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 第24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4-27页 |
3.1 菌株的分离 | 第24-25页 |
3.2 除臭菌株筛选 | 第25-27页 |
3.2.1 除臭菌株初筛 | 第25页 |
3.2.2 除臭菌株复选 | 第25-27页 |
4 讨论 | 第27-28页 |
5 小结 | 第28-29页 |
第二章 高效微生物除臭菌群构建及发酵条件优化 | 第29-35页 |
1 试验材料 | 第29页 |
2 试验方法 | 第29-30页 |
2.1 微生物除臭组合菌群构建 | 第29页 |
2.2 除臭发酵条件优化 | 第29-30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30-32页 |
3.1 除臭组合菌群构建 | 第30-31页 |
3.2 除臭发酵条件优化 | 第31-32页 |
3.2.1 不同接种量对NH3及H2S释放的影响 | 第31页 |
3.2.2 不同含水率对NH3及H2S释放的影响 | 第31-32页 |
3.2.3 不同麸皮添加量对NH3及H2S释放的影响 | 第32页 |
4 讨论 | 第32-34页 |
4.1 除臭组合菌群的优化 | 第32-33页 |
4.2 除臭发酵条件优化 | 第33-34页 |
5 小结 | 第34-35页 |
第三章 高效微生物除臭剂的制备及除臭机理研究 | 第35-46页 |
1 试验材料 | 第35页 |
2 试验方法 | 第35-37页 |
2.1 微生物除臭剂的制备 | 第35页 |
2.2 除臭机理研究 | 第35-36页 |
2.2.1 堆肥试验设计 | 第35-36页 |
2.2.2 样品采集及测定 | 第36页 |
2.2.3 除臭效果测定 | 第36页 |
2.2.4 测定分析方法 | 第36页 |
2.3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 第36-37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37-41页 |
3.1 微生物除臭剂对畜禽粪便的除臭效果 | 第37页 |
3.2 微生物除臭剂对堆肥物料特性的影响 | 第37-39页 |
3.2.1 对堆肥温度的影响 | 第37-38页 |
3.2.2 对堆肥pH值的影响 | 第38页 |
3.2.3 对堆肥含水率的影响 | 第38-39页 |
3.2.4 对堆肥C/N的影响 | 第39页 |
3.3 微生物除臭剂的除臭机理 | 第39-41页 |
3.3.1 氮元素转换及含量动态变化 | 第39-40页 |
3.3.2 硫元素转换及含量动态变化 | 第40-41页 |
4 讨论 | 第41-45页 |
4.1 微生物除臭剂对畜禽粪便堆肥的除臭效果 | 第41-42页 |
4.2 微生物除臭剂对堆肥物料特性的影响 | 第42-43页 |
4.3 含氮恶臭物质的转化和损失途径 | 第43-44页 |
4.4 含硫恶臭物质的转化和损失途径 | 第44-45页 |
5 小结 | 第45-46页 |
第三部分 结论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2页 |
附录 | 第52-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
作者简介 | 第64-65页 |
导师简介 | 第65-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