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汽车工程论文--汽车材料论文--黑色金属论文

汽车车身冲压钢板高周疲劳试验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1章 绪论第9-19页
    1.1 引言第9-10页
    1.2 课题的研究背景第10-11页
        1.2.1 低碳钢的疲劳失效现象第10-11页
        1.2.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第11页
    1.3 车身用钢的特性第11-14页
        1.3.1 车身用钢的分类及应用第11-13页
        1.3.2 常用低碳钢的性能第13-14页
    1.4 关于疲劳现象的研究现状第14-17页
        1.4.1 疲劳试验方法研究现状第14-15页
        1.4.2 车身用钢疲劳试验研究现状第15-16页
        1.4.3 疲劳损伤理论研究现状第16-17页
    1.5 研究的内容和方法第17-18页
    1.6 本章小结第18-19页
第2章 疲劳的特点及研究方法第19-29页
    2.1 引言第19页
    2.2 疲劳特性及影响因素第19-25页
        2.2.1 疲劳特性第19-21页
        2.2.2 疲劳破坏机理第21-22页
        2.2.3 疲劳特性的影响因素第22-25页
    2.3 基于应力的疲劳试验第25-28页
    2.4 本章小结第28-29页
第3章 高周疲劳试验第29-47页
    3.1 引言第29-30页
    3.2 试验目的第30-31页
    3.3 高周疲劳试验第31-46页
        3.3.1 试验的整体构思第31-32页
        3.3.2 试验设备第32-33页
        3.3.3 试样制备第33-34页
        3.3.4 试验具体过程第34-46页
    3.4 本章小结第46-47页
第4章 疲劳数据分析及S-N曲线拟合第47-55页
    4.1 引言第47页
    4.2 S-N曲线的生成第47-49页
        4.2.1 有限寿命区域中数据的拟合第47-48页
        4.2.2 无限寿命区域中数据的处理第48-49页
    4.3 三种冲压钢板的S-N曲线第49-51页
    4.4 三种冲压钢板的设计S-N曲线第51-53页
    4.5 本章小结第53-55页
结论与展望第55-57页
致谢第57-59页
参考文献第59-62页
作者简介第62页
攻读硕士期间研究成果第62-63页

论文共6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平整机轧制力的神经网络预报模型研究
下一篇:基于LabVIEW的水轮机振动信号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