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桥涵工程论文--桥梁试验观测与检定论文

异形梁桥偏载系数分析及损伤识别方法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1-19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1-13页
    1.2 异形梁桥受力特性分析研究现状第13-15页
        1.2.1 国内研究现状第13-14页
        1.2.2 国外研究现状第14-15页
    1.3 桥梁损伤识别研究现状第15-18页
        1.3.1 国内研究现状第15-17页
        1.3.2 国外研究现状第17-18页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第18-19页
第2章 异形梁桥偏载系数计算与响应曲面设计原理第19-37页
    2.1 箱形梁桥设计方法第19-21页
        2.1.1 恒载内力计算第19-20页
        2.1.2 活载内力计算第20-21页
    2.2 基于传统理论的箱梁桥偏载系数计算方法第21-27页
        2.2.1 经验系数法第22页
        2.2.2 偏心压力法第22-25页
        2.2.3 修正偏心压力法第25-27页
    2.3 有限元数值方法求解异形梁偏载系数第27-31页
        2.3.1 有限元法计算本质第28-29页
        2.3.2 有限元方法的求解过程第29-30页
        2.3.3 有限元软件第30-31页
    2.4 响应曲面法试验设计原理第31-36页
        2.4.1 响应曲面法的基本原理第32-33页
        2.4.2 一阶响应曲面法第33-34页
        2.4.3 二阶响应曲面法第34-36页
    2.5 本章小结第36-37页
第3章 异形梁桥设计参数对偏载系数的影响分析第37-69页
    3.1 异形梁桥设计参数第37-40页
        3.1.1 异形连续箱梁跨径第37-38页
        3.1.2 异形箱梁桥截面形式第38-39页
        3.1.3 匝道曲率半径第39页
        3.1.4 暗横梁刚度第39-40页
    3.2 基于响应曲面法的异形梁桥偏载系数分析方案设计第40-42页
    3.3 有限元模型构建及荷载参数第42-44页
        3.3.1 有限元模型构建第42-43页
        3.3.2 异形梁桥车辆荷载横向布置形式第43-44页
    3.4 异形梁桥偏载系数计算第44-51页
        3.4.1 异形梁桥控制截面测点有限元计算结果第44-48页
        3.4.2 应力增大系数第48-50页
        3.4.3 挠度增大系数第50-51页
    3.5 异形梁桥设计参数对偏载系数的影响第51-66页
        3.5.1 异形梁桥应力增大系数第51-59页
        3.5.2 异形梁桥挠度增大系数第59-66页
    3.6 本章小结第66-69页
第4章 基于模态曲率差与模糊推理的异形梁桥损伤识别方法研究第69-83页
    4.1 本章理论基础第70-75页
        4.1.1 模态曲率差第70页
        4.1.2 模糊推理理论第70-75页
    4.2 基于模态曲率差与模糊推理的损伤识别计算流程第75-78页
        4.2.1 基于模态曲率与模糊推理的损伤识别技术路线第75-76页
        4.2.2 参数确定及模糊化第76-77页
        4.2.3 模糊规则库建立及损伤识别第77-78页
    4.3 基于模态曲率差的异形梁桥损伤位置识别第78-80页
        4.3.1 有限元模型建立及损伤模拟第78-79页
        4.3.2 损伤位置识别效果分析第79-80页
    4.4 基于模糊推理的异形梁桥损伤程度识别第80-81页
        4.4.1 模糊推理系统构建第80-81页
        4.4.2 损伤程度识别效果分析第81页
    4.5 本章小结第81-83页
第5章 结论与展望第83-85页
    5.1 结论第83-84页
    5.2 展望第84-85页
参考文献第85-91页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第91-92页
致谢第92页

论文共9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公路网指路标志信息选取与设置方法研究
下一篇:玄武岩纤维沥青混合料增强机理及路用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