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论文--精神病学论文--神经官能症论文

广泛性焦虑障碍与脑血流自动调节关系的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前言第11-12页
第1章 绪论第12-14页
第2章 综述第14-19页
    2.1 定义第14-15页
    2.2 病理生理机制第15-16页
        2.2.1 肌源性学说第15页
        2.2.2 代谢学说第15页
        2.2.3 神经源性学说第15页
        2.2.4 内皮细胞源学说第15-16页
    2.3 焦虑障碍与脑血流自动调节第16-17页
    2.4 抑郁障碍与脑血流自动调节第17-19页
第3章 材料与方法第19-22页
    3.1 研究对象第19页
        3.1.1 纳入标准第19页
        3.1.2 排除标准第19页
    3.2 临床数据收集第19-20页
    3.3 分组情况第20页
    3.4 检查方法第20页
    3.5 数据分析第20-21页
    3.6 统计学分析第21-22页
第4章 结果第22-35页
    4.1 一般信息第22页
    4.2 脑血流自动调节参数第22-25页
        4.2.1 相位差第22-24页
        4.2.2 增益第24-25页
    4.3 焦虑程度与脑血流自动调节的关系第25-27页
        4.3.1 轻度、中度、重度焦虑第25-26页
        4.3.2 HAMA评分第26-27页
    4.4 广泛性焦虑障碍伴发抑郁的脑血流自动调节第27-28页
        4.4.1 脑血流自动调节参数第27-28页
        4.4.2 HAMD评分第28页
    4.5 无脑血管危险因素患者的脑血自动调节第28-35页
        4.5.1 一般信息第28-29页
        4.5.2 脑血流自动调节参数第29-30页
        4.5.3 焦虑程度与脑血流自动调节第30-32页
        4.5.4 广泛性焦虑障碍伴发抑郁的脑血流自动调节第32-35页
第5章 讨论第35-39页
    5.1 焦虑障碍与脑血流自动调节第35-36页
    5.2 焦虑程度与脑血流自动调节第36页
    5.3 广泛性焦虑障碍伴发抑郁的脑血流自动调节第36-37页
    5.4 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对脑血流自动调节的影响第37-38页
    5.5 本研究的不足第38-39页
第6章 结论第39-40页
参考文献第40-44页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第44-45页
致谢第45页

论文共4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脑小血管病认知功能障碍与血清炎症因子关系的研究
下一篇:基于仿生学的产品概念设计方法学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