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PNA协议MAC层仿真平台设计与性能研究
|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页 |
| 缩略语对照表 | 第10-13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15页 |
| 1.1 研究背景 | 第13-14页 |
| 1.2 选题的目的与意义 | 第14页 |
| 1.3 本文主要工作及内容结构安排 | 第14-15页 |
| 第二章 HomePNA3.1 协议介绍 | 第15-39页 |
| 2.1 概述 | 第15-19页 |
| 2.1.1 技术特点 | 第15页 |
| 2.1.2 网络参考模型及协议栈 | 第15-19页 |
| 2.2 PHY层机制 | 第19-21页 |
| 2.2.1 概述 | 第19页 |
| 2.2.2 PHY层组帧 | 第19-21页 |
| 2.3 MAC层机制 | 第21-33页 |
| 2.3.1 MAC层组帧及帧聚合 | 第21-26页 |
| 2.3.2 节点状态模式及接纳流程 | 第26-29页 |
| 2.3.3 信道规划结构 | 第29-33页 |
| 2.4 基于优先级和参数的QoS | 第33-38页 |
| 2.4.1 基于优先级的QoS支持 | 第33-35页 |
| 2.4.2 基于参数的多址接入 | 第35-38页 |
| 2.5 小结 | 第38-39页 |
| 第三章 仿真平台设计及验证 | 第39-59页 |
| 3.1 仿真平台需求分析 | 第39-41页 |
| 3.1.1 离散事件调度器 | 第39-40页 |
| 3.1.2 MAP规划模块 | 第40页 |
| 3.1.3 统计模块 | 第40页 |
| 3.1.4 队列管理模块 | 第40-41页 |
| 3.1.5 全局模块 | 第41页 |
| 3.2 仿真平台模块结构设计 | 第41-52页 |
| 3.2.1 离散事件驱动调度器设计 | 第41-45页 |
| 3.2.2 统计模块设计 | 第45-46页 |
| 3.2.3 队列管理模块设计 | 第46-48页 |
| 3.2.4 全局模块设计 | 第48-49页 |
| 3.2.5 MAP规划模块设计 | 第49-51页 |
| 3.2.6 仿真平台整体框架 | 第51-52页 |
| 3.3 仿真平台的验证 | 第52-57页 |
| 3.3.1 测试场景及全局参数配置 | 第52页 |
| 3.3.2 理论分析MAC层吞吐量 | 第52-53页 |
| 3.3.3 仿真统计MAC层吞吐量 | 第53-57页 |
| 3.3.4 比较理论分析与仿真统计的结果 | 第57页 |
| 3.4 小结 | 第57-59页 |
| 第四章 协议仿真性能分析 | 第59-69页 |
| 4.1 吞吐量 | 第59-62页 |
| 4.1.1 包长对吞吐量的影响 | 第59-60页 |
| 4.1.2 节点数对吞吐量的影响 | 第60-61页 |
| 4.1.3 聚合帧中包个数对吞吐量的影响 | 第61-62页 |
| 4.2 时延及抖动 | 第62-66页 |
| 4.2.1 包长对时延及抖动的影响 | 第63-64页 |
| 4.2.2 节点数对时延及抖动的影响 | 第64-66页 |
| 4.3 两种QoS比较 | 第66-67页 |
| 4.4 小结 | 第67-69页 |
| 第五章 工作总结与展望 | 第69-71页 |
| 5.1 工作总结 | 第69页 |
| 5.2 下一步工作展望 | 第69-71页 |
| 参考文献 | 第71-73页 |
| 致谢 | 第73-75页 |
| 作者简介 | 第75-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