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独立电源技术(直接发电)论文--蓄电池论文

自支撑氧化钴纳米结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绪论第10-28页
    1.1 前言第10页
    1.2 锂离子电池的发展史第10-11页
    1.3 锂离子电池的工作原理及性能特点第11-12页
        1.3.1 锂离子电池的基本原理第11-12页
        1.3.2 锂离子电池的性能特点第12页
    1.4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概述第12-22页
        1.4.1 碳负极材料第13-16页
        1.4.2 合金类材料第16-19页
        1.4.3 过渡金属氧化物第19-22页
        1.4.4 其它负极材料第22页
    1.5 钴氧化物负极材料的研究概况第22-26页
        1.5.1 与碳材料复合第23-24页
        1.5.2 复合材料第24页
        1.5.3 空心结构第24-25页
        1.5.4 形貌控制第25-26页
    1.6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和内容第26-28页
        1.6.1 研究目的第26-27页
        1.6.2 研究内容第27-28页
第2章 实验仪器和方法第28-31页
    2.1 实验试剂及仪器第28-29页
    2.2 材料的分析表征技术第29-31页
        2.2.1 物相表征第29页
        2.2.2 SEM表征第29页
        2.2.3 TEM表征第29页
        2.2.4 电化学性能表征第29-31页
第3章 氧化钴纳米线阵列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第31-37页
    3.1 前言第31页
    3.2 实验部分第31-32页
        3.2.1 Co_3O_4纳米线阵列的合成第31-32页
        3.2.2 电化学性能表征第32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32-36页
        3.3.1 材料形貌表征分析第32-34页
        3.3.2 材料结构表征分析第34-35页
        3.3.3 Co_3O_4纳米线的电池性能测试第35-36页
    3.4 本章小结第36-37页
第4章 蛋黄结构CO_3O_4纳米线的制备及其锂离子电池负极性能研究第37-44页
    4.1 前言第37-38页
    4.2 实验部分第38-40页
        4.2.1 Co_2(CO_3)(OH)_2纳米线的合成第38页
        4.2.2 ALD沉积Al_2O_3过程第38页
        4.2.3 碳包覆第38-39页
        4.2.4 蛋黄结构的制备第39页
        4.2.5 电化学性能表征第39-40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40-43页
        4.3.1 材料形貌表征分析第40-42页
        4.3.2 C-Co_3O_4纳米线的电池性能测试第42-43页
    4.4 本章小结第43-44页
第5章 氧化钴纳米片的制备及其锂离子电池负极性能研究第44-57页
    5.1 前言第44-45页
    5.2 实验部分第45-47页
        5.2.1 一步水热法合成Co_3O_4纳米片制备第45页
        5.2.2 ALD协助的纳米线自组装CoO纳米片制备第45-47页
        5.2.3 电化学性能表征第47页
    5.3 结果与讨论第47-56页
        5.3.1 一步水热法Co_3O_4纳米片第47-50页
        5.3.2 ALD协助的纳米线自组装CoO纳米片第50-56页
    5.4 本章小结第56-57页
结论第57-58页
参考文献第58-66页
发表论文第66-67页
致谢第67页

论文共6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RGD修饰的腺病毒介导ING4或/和P53基因表达对人肺腺癌细胞的体内外生长抑制作用
下一篇:苯并二硒吩聚合物和芳香杂环并吡嗪聚合物给体材料的合成及在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