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8页 |
1.1 选题的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0-15页 |
1.2.1 关于全球价值链的研究 | 第10-12页 |
1.2.2 关于贸易波动特征及原因的研究 | 第12-13页 |
1.2.3 全球价值链中贸易波动特征的研究 | 第13-14页 |
1.2.4 全球价值链中贸易波动传导机制的研究 | 第14-15页 |
1.2.5 总结 | 第15页 |
1.3 主要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1.4 创新之处 | 第16页 |
1.5 主要结构与观点 | 第16-18页 |
第2章 全球价值链与贸易波动的理论分析 | 第18-24页 |
2.1 全球价值链的形成 | 第18-19页 |
2.2 全球价值链的生产组织特征 | 第19-20页 |
2.3 全球价值链中的国际贸易 | 第20-22页 |
2.3.1 贸易的内容 | 第20-21页 |
2.3.2 贸易的流向 | 第21页 |
2.3.3 贸易的性质 | 第21-22页 |
2.4 全球价值链与贸易波动的关系 | 第22-24页 |
第3章 全球价值链中贸易波动的传导机制分析 | 第24-36页 |
3.1 传导机制的一般分析 | 第24-25页 |
3.2 贸易叠加机制 | 第25页 |
3.3 订单调整机制 | 第25-26页 |
3.4 存货调整机制 | 第26-29页 |
3.4.1 全球价值链中的存货调整动机 | 第26-27页 |
3.4.2 全球价值链中的存货调整行为 | 第27-29页 |
3.5 贸易信贷传导机制 | 第29-32页 |
3.5.1 全球价值链中贸易信贷的传导机制分析 | 第29-30页 |
3.5.2 全球价值链中贸易信贷的传导渠道:信贷渠道和汇率渠道 | 第30-32页 |
3.6 合成作用与“甩鞭效应” | 第32-36页 |
第4章 中国贸易波动的特征 | 第36-45页 |
4.1 从总量层面的特征考察 | 第36-38页 |
4.2 从贸易类别层面的特征考察 | 第38-39页 |
4.3 从产品类别层面的特征考察 | 第39-43页 |
4.4 从企业产权类别层面的特征考察 | 第43-45页 |
第5章 我国贸易波动传导机制的实证分析 | 第45-54页 |
5.1 数据来源与处理 | 第45-47页 |
5.2 平稳性检验 | 第47-48页 |
5.3 VAR模型最优滞后期确定 | 第48页 |
5.4 VAR模型稳定性检验 | 第48-52页 |
5.5 基于VAR模型的脉冲响应 | 第52-54页 |
第6章 结论与政策分析 | 第54-58页 |
6.1 结论 | 第54-55页 |
6.2 政策建议 | 第55-57页 |
6.3 可能的不足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0页 |
硕士期间发表的成果 | 第60-61页 |
致谢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