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电器论文--电容器论文

二氧化锰电化学电容器的研究

第一章 绪论第9-37页
    1.1 引言第9-12页
    1.2 电化学电容器研究进展第12-13页
    1.3 双电层电容器第13-23页
        1.3.1 双电层电容器的工作原理第13-16页
        1.3.2 双电层电容器的发展历史第16页
        1.3.3 双电层电容器的电极材料第16-23页
            1.3.3.1 活性炭材料用作双电层电容器电极材料第17-18页
            1.3.3.2 炭纤维材料用作双电层电容器电极材料第18-19页
            1.3.3.3 碳纳米管用作双电层电容器电极材料第19-21页
            1.3.3.4 碳材料改性在双电层电容器中的应用第21-23页
    1.4 法拉第赝电容器第23-30页
        1.4.1 贵金属氧化物赝电容器第26-27页
        1.4.2 贱金属氧化物赝电容电容器第27-30页
            1.4.2.1 氧化镍赝电容电容器第27-28页
            1.4.2.2 氧化钴赝电容电容器第28-29页
            1.4.2.3 二氧化锰赝电容电容器第29-30页
    1.5 导电聚合物电化学电容器第30-33页
    1.6 电化学电容器电解质的研究第33-34页
    1.7 研究内容及意义 第34-37页
第二章 低温固相法合成化学二氧化锰电化学性能研究第37-65页
    2.1 引言第37-40页
        2.1.1 固相化学合成法概况第37-39页
        2.1.2 二氧化锰结构及其制备进展第39-40页
    2.2 实验部分第40-45页
        2.2.1 实验试剂第40-41页
        2.2.2 低温固相反应合成二氧化锰第41页
        2.2.3 电极材料结构表征第41页
        2.2.4 电极的制备第41-42页
        2.2.5 电化学性能实验第42-45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45-63页
        2.3.1 晶体结构、生长机理和晶体形貌第45-50页
        2.3.2 KOH浓度对MnO2放电容量的影响第50-51页
        2.3.3 循环伏安特性第51-54页
        2.3.4 恒流充放电性能第54-55页
        2.3.5 等效串联电阻第55-58页
            2.3.5.1 等效串联电阻计算第56页
            2.3.5.2 对称结构等效串联电阻第56-57页
            2.3.5.3 不对称结构电化学电容器等效串联电阻第57-58页
        2.3.6 自放电行为第58-61页
        2.3.7 漏电流性能第61-62页
        2.3.8 循环性第62-63页
    2.4 本章小节第63-65页
第三章 低温固相法合成化学掺杂二氧化锰电化学性能研究第65-96页
    3.1 引言第65页
    3.2 实验部分第65-66页
        3.2.1 实验试剂第65-66页
        3.2.2 化学掺杂二氧化锰的制备第66页
        3.2.3 电极的制备第66页
        3.2.4 电化学性能实验第66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66-94页
        3.3.1 化学掺杂Bi对MnO2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第66-79页
            3.3.1.1 晶体结构与形貌第66-69页
            3.3.1.2 循环伏安特性比较第69-71页
            3.3.1.3 Bi掺杂量对恒流充放电性能的影响第71-72页
            3.3.1.4 电容器的自放电第72-74页
            3.3.1.5 充放电循环性第74-78页
            3.3.1.6 不同放电电流特性第78-79页
        3.3.2 化学掺杂Pb对MnO2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第79-94页
            3.3.2.1 Pb掺杂MnO2的晶体结构第79-83页
            3.3.2.2 循环伏安特性比较第83-84页
            3.3.2.3 Pb掺杂量对恒流充放电性能的影响第84-85页
            3.3.2.4 电容器的自放电和漏电流性能第85-90页
            3.3.2.5 充放电循环性第90-91页
            3.3.2.6 不同放电电流特性第91-94页
    3.4 本章小节第94-96页
第四章 液相法合成二氧化锰的电化学性能研究第96-112页
    4.1 引言第96-97页
    4.2 实验部分第97-98页
        4.2.1 实验试剂第97页
        4.2.2 二氧化锰制备第97页
        4.2.3 电极的制备第97页
        4.2.4 电化学性能实验第97-98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98-110页
        4.3.1 材料特征-晶型和晶貌第98-100页
        4.3.2 循环伏安特性第100页
        4.3.3 KOH浓度对MnO2放电容量的影响第100-102页
            4.3.3.1 KOH浓度对A样品放电容量的影响第101页
            4.3.3.2 KOH浓度对B样品放电容量的影响第101-102页
        4.3.4 不同放电电流特性第102-104页
        4.3.5 MnO2氧化还原反应机理第104-106页
        4.3.6 电容器的自放电和漏电流性能第106-109页
        4.3.7 电容器的循环性能第109-110页
    4.4 本章小节第110-112页
第五章 热分解法制备MnO2的电化学电容器性能第112-120页
    5.1 引言第112-113页
    5.2 实验部分第113-114页
        5.2.1 实验试剂第113页
        5.2.2 化学掺杂二氧化锰的制备第113页
        5.2.3 电极的制备第113-114页
        5.2.4 电化学性能实验第114页
    5.3 结果与讨论第114-118页
        5.3.1 MnO2和Fe2O3的晶型和形貌第114-115页
        5.3.2 未掺杂的MnO2充放电性能第115-116页
        5.3.3 掺杂MnO2放电性能第116-117页
        5.3.4 SRMD不同电流强度充放电性能第117-118页
        5.3.5 SRMD的循环性能第118页
    5.4 本章结论第118-120页
第六章 电化学电容器串并联特性第120-132页
    6.1 引言第120页
    6.2 实验部分第120-121页
        6.2.1 实验材料与试剂第120页
        6.2.2 电极的制备第120页
        6.2.3 电容器装配第120-121页
        6.2.4 电容器组充放电实验第121页
    6.3 结果与讨论第121-131页
        6.3.1 单体电容器串并联特性第121-127页
            6.3.1.1 单体电容器电容第121-122页
            6.3.1.2 并联电容器组特性第122-125页
            6.3.1.3 串联电容器组特性第125-127页
        6.3.2 电容器堆特性第127-131页
            6.3.2.1 单体电容器电容第127-128页
            6.3.2.2 并联电容器堆电容第128-131页
    6.4 本章小结第131-132页
参考文献第132-144页

论文共14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能源—经济—环境系统的可持续发展研究
下一篇:经济转型时期建筑文化震荡现象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