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会计论文--会计工作组织与制度论文

收益法在资产评估中的应用研究--以上市公司并购重组为实例

摘要第2-3页
ABSTRACT第3页
第一章 引言第6-9页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6页
    1.2 文献述评第6-7页
        1.2.1 国外文献第6-7页
        1.2.2 国内文献第7页
    1.3 研究方法与范围第7-9页
第二章 收益法在资产评估中应用的理论基础第9-13页
    2.1 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的概念第9页
    2.2 资产评估的作用第9-10页
    2.3 收益法基本模型第10-11页
    2.4 收益法各项基本参数第11-12页
        2.4.1 收益期第11页
        2.4.2 收益额第11页
        2.4.3 折现率第11-12页
    2.5 本章小结第12-13页
第三章 资产评估中收益法使用现状阐述第13-22页
    3.1 总体概览第13-15页
        3.1.1 根据评估目的分类的评估价值和交易金额统计第13-14页
        3.1.2 根据行业分类的评估价值和交易金额统计第14页
        3.1.3 评估价值与交易金额的关系第14-15页
    3.2 收益法使用情况阐述第15-18页
        3.2.1 评估方法使用总体情况第15-16页
        3.2.2 评估结果选用方法统计第16-17页
        3.2.3 根据行业分类的评估方法使用情况统计第17-18页
    3.3 评估目的、企业性质、关联交易和重大资产重组与收益法使用关系探讨第18-19页
    3.4 评估结果差异率情况统计第19-21页
        3.4.1 资产基础法与收益法评估结果差异率统计第19-20页
        3.4.2 市场法与收益法评估结果差异率统计第20-21页
    3.5 本章小结第21-22页
第四章 资产评估中收益法各参数确定现状阐述第22-32页
    4.1 确定收益法评估模型第22页
    4.2 确定收益期限第22-23页
    4.3 确定收益额第23页
    4.4 企业价值与详细预测期间的关系第23-24页
    4.5 确定折现率第24-30页
        4.5.1 折现率模型选用情况第24-25页
        4.5.2 股权资本成本和加权平均资本成本情况统计第25-26页
        4.5.3 确定无风险回报率第26页
        4.5.4 确定股权风险溢价第26-27页
        4.5.5 确定特定风险调整指标β第27-28页
        4.5.6 确定特别风险调整系数ε第28-30页
        4.5.7 确定税后付息债务成本第30页
    4.6 本章小结第30-32页
第五章 资产评估中收益法存在的问题与改进建议第32-40页
    5.1 收益法存在的问题第32-35页
        5.1.1 收益法作为最终评估结果第32页
        5.1.2 收益期间确定方面第32页
        5.1.3 收益额确定方面第32-33页
        5.1.4 折现率确定方面第33-35页
    5.2 收益法的改进建议第35-39页
        5.2.1 合理延长详细预测期间第35-36页
        5.2.2 合理确定永续增长率第36-37页
        5.2.3 合理规范企业特别风险调整系数ε第37页
        5.2.4 加快完善我国资产评估准则体系的建设第37-38页
        5.2.5 加强行业监管和发挥行业协会指引作用第38页
        5.2.6 加大强制信息披露和签字人员事后法律责任追究第38-39页
    5.3 本章小结第39-40页
第六章 结束语第40-41页
    6.1 主要工作与创新点第40页
    6.2 后续研究工作第40-41页
参考文献第41-43页
致谢第43-45页

论文共4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D银行毕节分行手机银行使用情况调研报告
下一篇:兴业银行财务风险管理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