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一般工业技术论文--工程材料学论文--特种结构材料论文

常压等离子体辅助制备纳米材料研究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4-56页
    1.1 纳米材料的起源与发展第14-15页
    1.2 纳米材料的独特性质第15-17页
        1.2.1 小尺寸效应第15页
        1.2.2 表面效应第15-16页
        1.2.3 量子尺寸效应和量子限域效应第16页
        1.2.4 宏观量子隧道效应第16页
        1.2.5 介电限域效应第16-17页
    1.3 纳米材料的光学性质第17-21页
        1.3.1 纳米颗粒的所处环境和颗粒形状对其瑞利散射的影响[6]第17-18页
        1.3.2 纳米颗粒的尺寸与光吸收、散射的关系[1]第18-21页
    1.4 纳米材料的测试方法第21-22页
    1.5 金属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第22-36页
        1.5.1 纯化学还原法第22-26页
        1.5.2 辐射还原法第26-28页
        1.5.3 等离子体辅助法第28-33页
        1.5.4 金属纳米颗粒形状控制第33-36页
    1.6 碳量子点的制备方法第36-46页
        1.6.1 酸氧化法第36-38页
        1.6.2 电化学分离法第38-41页
        1.6.3 微波法第41-43页
        1.6.4 水热法第43-45页
        1.6.5 等离子体法第45页
        1.6.6 掺杂法提高量子产率第45-46页
    1.7 纳米材料的应用第46-48页
    1.8 本章小结第48-49页
    参考文献第49-56页
第二章 常压微等离子体辅助电化学反应制备银纳米颗粒第56-71页
    2.1 前言第56-57页
    2.2 实验过程第57-59页
    2.3 结果第59-65页
    2.4 讨论第65-67页
    2.5 本章小结第67-68页
    参考文献第68-71页
第三章 常压微等离子体辅助电化学反应制备金纳米颗粒第71-85页
    3.1 前言第71-72页
    3.2 实验过程第72-73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73-79页
    3.4 制备金、银纳米颗粒的对比第79-80页
        3.4.1 温度的影响第79页
        3.4.2 搅拌的影响第79-80页
    3.5 本章小结第80-82页
    参考文献第82-85页
第四章 室温下利用微等离子体快速制备蓝色荧光碳量子点第85-97页
    4.1 前言第85-86页
    4.2 实验过程第86-88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88-94页
    4.4 本章小结第94-95页
    参考文献第95-97页
第五章 纳米结构表面钛样品对前成骨细胞生长行为的影响第97-112页
    5.1 前言第97-98页
    5.2 实验与检测第98-100页
    5.3 实验结果第100-106页
    5.4 讨论第106-108页
    5.5 本章小结第108-109页
    参考文献第109-112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112-123页
    6.1 金、银纳米颗粒的制备第112-114页
    6.2 碳量子点的制备第114-116页
    6.3 DBD处理钛样品用于细胞培养和研究第116-117页
    6.4 纳米光栅间距对碳量子点TE波荧光的影响第117-121页
    6.5 展望总结第121-123页
致谢第123-124页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24页

论文共12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环境治理视角下的适度消费问题研究
下一篇:胞膜表面CD20蛋白表达下降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