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陵菜抗菌活性及其质量评价
摘要 | 第7-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前言 | 第10-12页 |
第1章 文献综述 | 第12-17页 |
1.1 委陵菜研究概况 | 第12-14页 |
1.1.1 委陵菜的生药学研究 | 第12页 |
1.1.2 委陵菜的化学成分 | 第12-13页 |
1.1.3 药理活性 | 第13-14页 |
1.1.4 临床应用 | 第14页 |
1.2 抗菌中药研究概况 | 第14-15页 |
1.3 中药指纹图谱 | 第15-16页 |
1.4 本课题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6-17页 |
第2章 委陵菜抗菌活性的研究 | 第17-22页 |
2.1 仪器与材料 | 第17页 |
2.1.1 仪器 | 第17页 |
2.1.2 试药 | 第17页 |
2.2 方法 | 第17-19页 |
2.2.1 培养基的制备 | 第17页 |
2.2.2 菌种传代及菌液制备 | 第17-18页 |
2.2.3 麦氏比浊管的配制 | 第18页 |
2.2.4 委陵菜不同萃取层溶液的制备 | 第18页 |
2.2.5 药敏纸片的制备 | 第18页 |
2.2.6 抗菌实验 | 第18-19页 |
2.2.7 最小抑菌浓度(MIC)的测定 | 第19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19-21页 |
2.3.1 不同萃取层的抑菌活性 | 第19页 |
2.3.2 最小抑菌浓度(MIC)的测定 | 第19-20页 |
2.3.3 讨论 | 第20-21页 |
2.4 小结 | 第21-22页 |
第3章 委陵菜的HPLC指纹图谱 | 第22-37页 |
3.1 仪器与材料 | 第22-23页 |
3.1.1 仪器 | 第22页 |
3.1.2 试剂与材料 | 第22-23页 |
3.2 方法 | 第23-25页 |
3.2.1 供试品溶液制备 | 第23页 |
3.2.2 色谱条件的选择 | 第23-24页 |
3.2.3 HPLC指纹图谱的建立 | 第24页 |
3.2.4 方法学考察 | 第24-25页 |
3.2.5 共有模式的建立 | 第25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25-36页 |
3.3.1 色谱条件的选择 | 第25-29页 |
3.3.2 HPLC指纹图谱的建立 | 第29-30页 |
3.3.3 方法学考察 | 第30-34页 |
3.3.4 共有模式的建立 | 第34-36页 |
3.3.5 讨论 | 第36页 |
3.4 小结 | 第36-37页 |
第4章 委陵菜中5种黄酮类成分定量分析 | 第37-46页 |
4.1 仪器与材料 | 第37页 |
4.2 方法 | 第37-39页 |
4.2.1 溶液的制备与色谱条件 | 第37页 |
4.2.2 方法学验证 | 第37-38页 |
4.2.3 不同产地样品的测定 | 第38页 |
4.2.4 不同月份样品的测定 | 第38-39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39-45页 |
4.3.1 方法学验证 | 第39-43页 |
4.3.2 不同产地样品的测定 | 第43页 |
4.3.3 不同月份样品的测定 | 第43-44页 |
4.3.4 讨论 | 第44-45页 |
4.4 小结 | 第45-46页 |
结论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0页 |
致谢 | 第50-51页 |
英文缩写 | 第51-52页 |
附图 | 第52-5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