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玉米(玉蜀黍)论文

利用玉米DH和BC群体鉴定耐旱QTL及选育耐旱材料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英文缩略表第9-10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0-23页
    1.1 前言第10-12页
        1.1.1 玉米是重要的粮食、经济作物第10-11页
        1.1.2 干旱在不同生育期对玉米的影响第11-12页
    1.2 植物耐旱机制第12-15页
        1.2.1 耐旱形态结构第12-13页
        1.2.2 植物耐旱生理机制第13-14页
        1.2.3 植物耐旱分子机制第14-15页
    1.3 耐旱QTL/基因研究进展第15-20页
        1.3.1 构建遗传连锁图第15-17页
        1.3.2 耐旱性状第17页
        1.3.3 玉米耐旱QTL/基因研究概况第17-20页
    1.4 耐旱材料的选育第20-22页
        1.4.1 耐旱性评价第21页
        1.4.2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第21-22页
        1.4.3 转基因方法第22页
    1.5 本研究的意义与创新点第22-23页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第23-30页
    2.1 实验材料第23-24页
        2.1.1 玉米材料第23页
        2.1.2 实验试剂与配制方法第23-24页
        2.1.3 主要实验仪器设备第24页
    2.2 实验方法第24-30页
        2.2.1 玉米基因组DNA提取(CTAB法)及纯化第24-25页
        2.2.2 PCR反应第25页
        2.2.3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第25页
        2.2.4 DNA芯片第25-26页
        2.2.5 室内苗期干旱实验第26页
        2.2.6 田间玉米干旱实验第26-27页
        2.2.7 表型测定第27-28页
        2.2.8 遗传连锁图构建和QTL定位第28-29页
        2.2.9 实验数据整理分析第29-30页
第三章 玉米苗期耐旱QTL分析第30-38页
    3.1 亲本和DH群体的表型分析第30-33页
        3.1.1 形态变化第30页
        3.1.2 相关性分析第30-31页
        3.1.3 REC和DI分析第31-33页
    3.2 构建遗传连锁图第33-36页
        3.2.1 群体基因型的获取第33-34页
        3.2.2 遗传图谱的构建第34-36页
    3.3 苗期耐旱QTL分析第36-38页
第四章 田间耐旱QTL分析第38-66页
    4.1 亲本和DH群体田间表型分析第38-47页
        4.1.1 亲本表型第38-41页
        4.1.2 DH群体表型第41-46页
        4.1.3 不同生育期表型相关性第46-47页
    4.2 玉米耐旱QTL分析第47-63页
        4.2.1 在不同水处理条件下检测到的QTL第47-54页
        4.2.2 其他作图方法检测耐旱QTL第54-61页
        4.2.3 重要的耐旱QTL区域第61-63页
    4.3 耐旱QTL位点验证第63-66页
第五章 耐旱材料筛选第66-73页
    5.1 评价指标第66-68页
    5.2 耐旱材料筛选第68-73页
        5.2.1 海南耐旱材料筛选第68-69页
        5.2.2 河北耐旱材料筛选第69-70页
        5.2.3 新疆耐旱材料筛选第70页
        5.2.4 一致性耐旱材料第70-73页
第六章 讨论与结论第73-78页
    6.1 讨论第73-77页
        6.1.1 玉米苗期耐旱性第73-74页
        6.1.2 不同环境中鉴定的QTL和耐旱材料的差异第74页
        6.1.3 重要的耐旱QTL第74-75页
        6.1.4 玉米苗期和开花期耐旱性的关系第75-76页
        6.1.5 耐旱QTL簇第76-77页
        6.1.6 耐旱材料第77页
    6.2 结论第77-78页
参考文献第78-86页
致谢第86-87页
附录第87-105页
作者简历第105页

论文共10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的品牌定位战略--以重庆市九龙坡区为例
下一篇:分类培养模式下研究生导师责权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