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会科学总论论文--社会学论文--社会工作、社会管理、社会规划论文

小组工作介入单亲家庭未成年人保护研究--以河池市Z社区未成年人社会工作服务项目为例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一、绪论第8-12页
    (一) 研究背景第8页
    (二) 研究意义第8-9页
        1. 理论意义第9页
        2. 实践意义第9页
    (三) 文献综述第9-12页
        1. 国外相关研究第9-10页
        2. 国内相关研究第10-12页
二、研究设计第12-16页
    (一) 概念界定第12-13页
        1. 未成年人第12页
        2. 困境未成年人第12页
        3. 单亲家庭第12-13页
    (二) 理论依据第13-14页
        1. 家庭沟通理论第13页
        2. 优势视角理论第13-14页
        3. 小组动力理论第14页
    (三) 研究方法第14-16页
        1. 行动研究法第14-15页
        2. 调查研究法第15-16页
三、未成年人社会保护工作调查与分析第16-20页
    (一) 河池市未成年人基本情况第16页
        1. 家庭保护薄弱第16页
        2. 学校人防物防有待加强第16页
        3. 社会保护令人担忧第16页
    (二) 未成年人社会保护工作开展情况第16-17页
    (三) Z社区单亲家庭未成年人现状及分析第17-20页
        1. 服务对象所处的社会环境第17-18页
        2. 服务对象所出现的问题及分析第18-20页
四、小组工作介入单亲家庭的实务与分析第20-40页
    (一) 小组工作介入单亲家庭服务优势第20-21页
        1. 专业价值优势第20页
        2. 专业理论优势第20-21页
        3. 专业技术优势第21页
    (二) 小组工作服务准备第21-22页
        1. 小组组员招募及选定第21页
        2. 小组及组员基本情况第21-22页
    (三) 小组工作服务过程第22-30页
        1. 小组目标第23页
        2. 服务计划实施过程第23-30页
    (四) 社会工作者在小组工作过程中的角色及工作原则第30-33页
        1. 社会工作者所担任的角色第30-31页
        2. 社会工作者所遵循的工作原则第31-33页
    (五) 小组工作效果评估第33-40页
        1. 评估方式第33-34页
        2. 评估指标第34页
        3. 评估步骤第34页
        4. 评估结果第34-38页
        5. 评估结论第38-40页
五、反思与结论第40-43页
    (一) 社会工作者的反思第40-41页
        1. 做好思想工作,鼓励积极参与第40页
        2. 建立信任关系第40页
        3. 避免标签化第40页
        4. 区别同感与同情第40-41页
    (二) 研究者的反思第41-42页
        1. “行动”与“研究”同行第41页
        2. “研究者”与“行动者”角色的博弈第41页
        3. 研究代表性的反思与建议第41-42页
        4. 伦理困境的处理建议第42页
    (三) 结论第42-43页
注释第43-44页
参考文献第44-46页
附录第46-53页
致谢第53-54页

论文共5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Hyper-CVAD/MA治疗复发或难治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研究
下一篇:跨期决策的框架效应研究--基于时间距离、情绪愉悦度、认知负荷的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