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导论 | 第11-20页 |
1.1 立题依据 | 第11-14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17-19页 |
1.5 研究的技术路线图 | 第19-20页 |
第2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第20-26页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20-22页 |
2.1.1 观光农业 | 第20页 |
2.1.2 体验经济 | 第20-21页 |
2.1.3 茶庄园 | 第21-22页 |
2.2 理论基础 | 第22-26页 |
2.2.1 农业一体化经营理论 | 第22页 |
2.2.2 产业融合论 | 第22-24页 |
2.2.3 景观生态学理论 | 第24-26页 |
第3章 丹江口市武当道茶庄园发展现状分析 | 第26-34页 |
3.1 丹江口市武当道茶产业现状 | 第26-28页 |
3.1.1 地理位置与种植坏境 | 第26-27页 |
3.1.2 产品定位与市场战略 | 第27-28页 |
3.2 丹江口市武当道茶产业效益评价 | 第28-31页 |
3.2.1 经济效益评价 | 第28-29页 |
3.2.2 社会效益评价 | 第29-30页 |
3.2.3 生态效益评价 | 第30-31页 |
3.3 丹江口市武当道茶产业存在问题 | 第31-33页 |
3.3.1 种植方法不科学,化肥农药使用过量 | 第32页 |
3.3.2 茶产业仍处于初级加工阶段,产业链不长 | 第32页 |
3.3.3 茶产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度不高,产业活力较弱 | 第32-33页 |
3.3.4 从事人员层次较低,缺乏先进管理人员 | 第33页 |
3.4 小结 | 第33-34页 |
第4章 基于SWOT分析的丹江口市武当道茶庄园发展战略选择 | 第34-39页 |
4.1 丹江口市武当道茶庄园发展的SWOT分析 | 第34-37页 |
4.1.1 优势分析(Strength) | 第34-35页 |
4.1.2 劣势分析(Threakness) | 第35页 |
4.1.3 机遇分析(Opportunity) | 第35-36页 |
4.1.4 挑战分析(Threat) | 第36-37页 |
4.2 丹江口市武当道茶庄园发展的战略选择 | 第37-39页 |
第5章 国内外茶园经营典型案例分析及借鉴 | 第39-47页 |
5.1 四川峨眉高山云放生态茶园 | 第39-42页 |
5.1.1 云放生态茶园简介 | 第39页 |
5.1.2 云放生态茶园F2C+社群商业模式 | 第39-41页 |
5.1.3 云放生态茶园经营启示 | 第41-42页 |
5.2 台湾坪林茶叶博物馆 | 第42-43页 |
5.2.2 茶叶博物馆经营模式 | 第42-43页 |
5.2.3 茶叶博物馆经营启示 | 第43页 |
5.3 日本静冈县茶叶产业园 | 第43-45页 |
5.3.1 静冈县茶叶产业园简介 | 第43-44页 |
5.3.2 静冈县茶叶产业园经营模式 | 第44页 |
5.3.3 静冈县茶叶产业园经营启示 | 第44-45页 |
5.4 小结 | 第45-47页 |
第6章 丹江口市武当道茶庄园规划设计 | 第47-65页 |
6.1 武当道茶庄园规划思路及原则 | 第47-49页 |
6.1.1 规划思路 | 第47页 |
6.1.2 设计原则 | 第47-49页 |
6.2 武当道茶庄园设计理念与目标 | 第49-50页 |
6.2.1 武当道茶庄园主题定位 | 第49页 |
6.2.2 武当道茶庄园设计理念 | 第49页 |
6.2.3 武当道茶庄园发展目标 | 第49-50页 |
6.3 武当道茶庄园的功能分区及其经营内容 | 第50-62页 |
6.3.1 整体空间布局 | 第50-53页 |
6.3.2 功能分区 | 第53-62页 |
6.4 辅助系统设计 | 第62-63页 |
6.4.1 道路及游线设计 | 第62-63页 |
6.4.2 标志标识系统设计 | 第63页 |
6.5 小结 | 第63-65页 |
第7章 结论和建议 | 第65-67页 |
7.1 结论 | 第65-66页 |
7.2 建议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1页 |
致谢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