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盖芯片在转基因和HPV分型检测中的初步应用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7页 |
1.1 基因芯片技术 | 第9页 |
1.2 基因芯片技术简介 | 第9-15页 |
1.2.1 基因芯片的制备 | 第9-10页 |
1.2.2 基因芯片技术的检测原理 | 第10-11页 |
1.2.3 基因芯片技术的应用及存在的问题 | 第11-12页 |
1.2.4 点突变及单核苷酸多态性(SNP)检测 | 第12-13页 |
1.2.5 药物筛选 | 第13-15页 |
1.3 管盖芯片 | 第15-16页 |
1.3.1 管盖芯片简介 | 第15页 |
1.3.2 管盖芯片应用 | 第15-16页 |
1.4 转基因研究进展 | 第16-22页 |
1.4.1 转基因简介 | 第16-17页 |
1.4.2 转基因检测及意义 | 第17-21页 |
1.4.3 转基因大豆检测的研究进展 | 第21-22页 |
1.5 人乳头瘤病毒研究进展 | 第22-25页 |
1.5.1 人乳头瘤病毒的简介 | 第22-23页 |
1.5.2 人乳头瘤病毒的检测及意义 | 第23-25页 |
1.6 本课题研究目的及内容 | 第25-27页 |
1.6.1 研究目的 | 第25页 |
1.6.2 研究内容 | 第25-27页 |
第二章 建立扩增检测一体化的体系 | 第27-40页 |
2.1 引言 | 第27页 |
2.2 实验材料 | 第27-28页 |
2.2.1 实验样品 | 第27页 |
2.2.2 实验试剂 | 第27-28页 |
2.2.3 实验仪器 | 第28页 |
2.3 PCR扩增 | 第28-31页 |
2.3.1 PCR扩增的引物设计 | 第28-29页 |
2.3.2 多重PCR扩增 | 第29页 |
2.3.3 灵敏度扩增优化实验 | 第29-31页 |
2.3.4 内标引物扩增实验 | 第31页 |
2.4 基因芯片的设计、制作及检测过程中的优化 | 第31-35页 |
2.4.1 探针的设计 | 第31-32页 |
2.4.2 基因芯片的制备过程 | 第32页 |
2.4.3 芯片阵列设计 | 第32页 |
2.4.4 芯片的点样及处理 | 第32-33页 |
2.4.5 基因芯片交杂的优化 | 第33-35页 |
2.5 不对称PCR扩增优化 | 第35-37页 |
2.6 质粒验证 | 第37-38页 |
2.6.1 转基因大豆质粒验证 | 第37-38页 |
2.6.2 HPV质粒验证 | 第38页 |
2.7 结果与讨论 | 第38-40页 |
第三章 管盖芯片检测平台上的应用 | 第40-55页 |
3.1 引言 | 第40页 |
3.2 管盖芯片与传统的基因芯片的优势比较 | 第40-41页 |
3.3 管盖芯片的制备 | 第41页 |
3.4 管盖芯片检测的技术路线 | 第41-42页 |
3.5 管盖芯片在转基因大豆检测中的应用 | 第42-46页 |
3.5.1 实验材料 | 第42-43页 |
3.5.2 实验材料的处理 | 第43页 |
3.5.3 转基因大豆的引物及探针 | 第43-44页 |
3.5.4 实验过程 | 第44-45页 |
3.5.5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45-46页 |
3.6 管盖芯片在人乳头瘤病毒分型检测中的应用 | 第46-52页 |
3.6.1 实验材料 | 第46-47页 |
3.6.2 实验材料处理及保存 | 第47-48页 |
3.6.3 人乳头瘤病毒的引物及探针 | 第48-49页 |
3.6.4 实验过程 | 第49-50页 |
3.6.5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50-52页 |
3.7 管盖芯片灵敏性实验 | 第52-53页 |
3.7.1 实验材料 | 第52页 |
3.7.2 实验过程 | 第52-53页 |
3.7.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53页 |
3.8 小结 | 第53-55页 |
第四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5-57页 |
4.1 论文工作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成果 | 第55页 |
4.2 后续工作需要解决的问题 | 第55-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3页 |
作者简介 | 第63-65页 |
致谢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