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车道高速公路分流区货车运行影响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7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9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3页 |
1.2.1 货运车辆特征 | 第9-10页 |
1.2.2 货车影响效应 | 第10-12页 |
1.2.3 分流区交通安全 | 第12-13页 |
1.2.4 既有研究评述 | 第13页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1.3.1 分流区交通流特征分析 | 第13-14页 |
1.3.2 分流区货车影响机理分析 | 第14页 |
1.3.3 分流区仿真模型建立 | 第14页 |
1.3.4 分流区货车影响仿真分析 | 第14页 |
1.4 技术路线 | 第14-16页 |
1.5 本章小结 | 第16-17页 |
第二章 分流区交通流特性分析 | 第17-33页 |
2.1 分流区基本特征 | 第17-22页 |
2.1.1 分流区影响范围 | 第17-18页 |
2.1.2 分流区几何特征 | 第18-19页 |
2.1.3 分流区构型 | 第19-22页 |
2.2 分流区交通量特性分析 | 第22-24页 |
2.2.1 车型分类 | 第23页 |
2.2.2 交通量组成 | 第23-24页 |
2.2.3 交通量的车道分布 | 第24页 |
2.3 分流区速度特性分析 | 第24-28页 |
2.3.1 主线车道速度特性 | 第24-26页 |
2.3.2 减速车道速度特性 | 第26-28页 |
2.4 车头时距特性分析 | 第28-30页 |
2.4.1 主线车道车头时距特性 | 第28-29页 |
2.4.2 减速车道车头时距特性 | 第29-30页 |
2.5 分流区车辆分流特性 | 第30-32页 |
2.5.1 分流车辆进入外侧车道分布规律 | 第30-31页 |
2.5.2 分流部分分流点的位置分布 | 第31-32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三章 分流区货车影响机理研究 | 第33-43页 |
3.1 分流区运行状态分析 | 第33-36页 |
3.1.1 分流部分上游 | 第33-34页 |
3.1.2 分流部分 | 第34-36页 |
3.1.3 分流部分下游 | 第36页 |
3.2 单一货车影响分析 | 第36-39页 |
3.2.1 移动瓶颈 | 第36-37页 |
3.2.2 超车模型 | 第37-38页 |
3.2.3 形成机理分析 | 第38-39页 |
3.3 多货车影响分析 | 第39-42页 |
3.3.1 超车模型 | 第39-40页 |
3.3.2 货车屏障效应 | 第40-42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四章 分流区仿真模型建立与评价指标选取 | 第43-61页 |
4.1 仿真环境确定 | 第43-46页 |
4.1.1 仿真软件选取 | 第43页 |
4.1.2 仿真路段建立 | 第43-45页 |
4.1.3 车辆构成 | 第45页 |
4.1.4 期望车速分布 | 第45-46页 |
4.2 仿真模型参数标定 | 第46-54页 |
4.2.1 参数标定流程 | 第46-47页 |
4.2.2 待校正参数识别及定义 | 第47-49页 |
4.2.3 实验方案设计 | 第49-50页 |
4.2.4 仿真参数标定 | 第50-54页 |
4.3 评价指标选取 | 第54-60页 |
4.3.1 效率指标 | 第54-55页 |
4.3.2 安全指标 | 第55-60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第五章 分流区货车影响仿真分析 | 第61-73页 |
5.1 仿真方案设计 | 第61-62页 |
5.1.1 交通量 | 第61页 |
5.1.2 货车比例 | 第61页 |
5.1.3 分流比例 | 第61页 |
5.1.4 仿真次数 | 第61-62页 |
5.1.5 仿真周期 | 第62页 |
5.2 效率影响分析 | 第62-66页 |
5.2.1 低交通量 | 第62-63页 |
5.2.2 中交通量 | 第63-64页 |
5.2.3 高交通量 | 第64-66页 |
5.3 安全影响分析 | 第66-68页 |
5.3.1 低交通量 | 第66-67页 |
5.3.2 中交通量 | 第67页 |
5.3.3 高交通量 | 第67-68页 |
5.4 改善措施 | 第68-72页 |
5.4.1 超载超限治理 | 第68页 |
5.4.2 速度限制 | 第68-72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72-73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3-77页 |
6.1 主要结论 | 第73-74页 |
6.2 创新点 | 第74页 |
6.3 研究展望 | 第74-77页 |
致谢 | 第77-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2页 |
作者简介、在读期间发表论文及参与科研情况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