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绪论 | 第10-15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3 本文研究目标、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3-15页 |
1.3.1 研究目标 | 第13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1.3.3 技术路线 | 第14-15页 |
2 跨北拒马河北支桥梁工程概况及防洪评价依据和内容 | 第15-21页 |
2.1 工程基本情况 | 第15-16页 |
2.2 地形、地貌特征 | 第16页 |
2.3 河流特点 | 第16-17页 |
2.4 水文、气象条件 | 第17页 |
2.5 水文地质概况 | 第17-19页 |
2.5.1 含水岩组成及其特征 | 第18页 |
2.5.2 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 | 第18页 |
2.5.3 地下水动态特征 | 第18页 |
2.5.4 地下水化学特征 | 第18-19页 |
2.6 工程设计与布置 | 第19页 |
2.7 水利规划 | 第19页 |
2.7.1 治理标准 | 第19页 |
2.7.2 规划方案 | 第19页 |
2.8 拟建跨河桥梁防洪评价依据 | 第19-20页 |
2.8.1 主要的法律、法规及技术规范 | 第19-20页 |
2.8.2 主要的规划及资料文献 | 第20页 |
2.9 拟建跨河桥梁防洪评价内容 | 第20-21页 |
3 设计流量的计算 | 第21-30页 |
3.1 设计流量的计算方法 | 第21-27页 |
3.1.1 大、中河流由实测流量资料推求设计流量的方法 | 第21-23页 |
3.1.2 大、中河流缺乏流量实测资料情况下推求设计流量的方法 | 第23-24页 |
3.1.3 小流域设计流量的计算方法 | 第24-27页 |
3.2 各种设计流量计算方法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 | 第27-28页 |
3.2.1 水文统计法推求设计流量 | 第27页 |
3.2.2 间接法推求设计流量 | 第27-28页 |
3.2.3 推理公式法或经验公式法推求设计流量 | 第28页 |
3.3 该建设项目设计流量的计算 | 第28-29页 |
3.4 小结 | 第29-30页 |
4 设计水位的计算 | 第30-35页 |
4.1 由流量推求水位的常用方法 | 第30-31页 |
4.1.1 水位—流量关系曲线法 | 第30页 |
4.1.2 水位相关法 | 第30页 |
4.1.3 利用水面曲线推求设计水位的方法 | 第30-31页 |
4.2 上述方法的优缺点 | 第31页 |
4.3 建设项目设计水位的推求 | 第31-34页 |
4.4 小结 | 第34-35页 |
5 拟建跨河桥梁对河道壅水及冲淤计算与分析 | 第35-47页 |
5.1 壅水计算 | 第35-40页 |
5.1.1 壅水计算方法 | 第35-38页 |
5.1.2 该建设项目的壅水计算 | 第38-40页 |
5.2 冲刷分析与计算 | 第40-46页 |
5.2.1 桥位断面的一般冲刷分析与计算 | 第40-43页 |
5.2.2 桥墩局部冲刷分析与计算 | 第43-45页 |
5.2.3 建设项目冲刷计算 | 第45-46页 |
5.3 小结 | 第46-47页 |
6 工程防洪影响分析与评价 | 第47-51页 |
6.1 防洪影响分析与评价 | 第47-50页 |
6.1.1 工程布置的分析与评价 | 第47页 |
6.1.2 行洪影响的分析与评价 | 第47-48页 |
6.1.3 建设项目与水利规划关系的分析与评价 | 第48页 |
6.1.4 对河势影响的分析与评价 | 第48-49页 |
6.1.5 对防汛抢险影响的分析与评价 | 第49页 |
6.1.6 建设项目防洪安全分析与评价 | 第49-50页 |
6.2 灾害防治及预防措施 | 第50-51页 |
7 结论与展望 | 第51-53页 |
7.1 结论 | 第51页 |
7.2 展望 | 第51-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6页 |
作者简历 | 第56-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