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滤膜在给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5页 |
1.1 引言 | 第12-13页 |
1.2 我国水资源现状 | 第13页 |
1.3 膜分离技术 | 第13-17页 |
1.3.1 膜技术特点 | 第15-17页 |
1.3.2 膜技术应用 | 第17页 |
1.4 国内给水厂废水现状 | 第17-20页 |
1.4.1 生产废水 | 第17-18页 |
1.4.2 滤池反冲洗水特征 | 第18页 |
1.4.3 反冲洗水的回用 | 第18-20页 |
1.5 国内外膜技术用于给水处理的研究进展 | 第20-23页 |
1.5.1 用于给水处理工艺中 | 第20页 |
1.5.2 用于滤池处反冲洗水处理 | 第20-23页 |
1.6 课题背景与内容 | 第23-25页 |
第二章 超滤膜处理某工艺二级出水的试验研究 | 第25-35页 |
2.1 材料和方法 | 第25页 |
2.2 实验装置的设计 | 第25-27页 |
2.2.1 实验装置 | 第25-26页 |
2.2.2 水质特征 | 第26-27页 |
2.2.3 技术路线 | 第27页 |
2.3 超滤膜处理效果分析 | 第27-33页 |
2.3.1 膜通量变化 | 第28-30页 |
2.3.2 UV254去除效果 | 第30-31页 |
2.3.3 浊度去除效果 | 第31-32页 |
2.3.4 COD去除效果 | 第32-33页 |
2.4 膜污染分析 | 第33-34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三章 超滤膜处理白龟山水库水的试验研究 | 第35-44页 |
3.1 材料和方法 | 第35页 |
3.2 实验装置的设计 | 第35-37页 |
3.2.1 水质特征 | 第35页 |
3.2.2 技术路线 | 第35-37页 |
3.3 超滤膜处理效果分析 | 第37-42页 |
3.3.1 膜通量变化 | 第37-39页 |
3.3.2 UV254去除效果 | 第39页 |
3.3.3 浊度去除效果 | 第39-40页 |
3.3.4 亚硝酸盐氮去除效果 | 第40-41页 |
3.3.5 高锰酸盐指数去除效果 | 第41-42页 |
3.4 膜污染分析 | 第42-43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四章 超滤膜处理滤池反冲洗水的试验研究 | 第44-87页 |
4.1 材料和方法 | 第44页 |
4.2 白龟山水厂概况 | 第44-55页 |
4.2.1 白龟山水厂简介 | 第44-45页 |
4.2.2 工艺简介 | 第45-49页 |
4.2.3 中水回收简介 | 第49-55页 |
4.3 实验装置的设计及操作方法 | 第55-56页 |
4.4 装置控制参数 | 第56-60页 |
4.4.1 运行周期 | 第56-57页 |
4.4.2 气洗量的确定 | 第57页 |
4.4.3 曝气清洗时间的确定 | 第57-60页 |
4.5 超滤膜处理效果分析 | 第60-80页 |
4.5.1 膜通量变化 | 第60-62页 |
4.5.2 浊度去除效果 | 第62-68页 |
4.5.3 高锰酸盐指数去除效果 | 第68-72页 |
4.5.4 UV254去除效果 | 第72-73页 |
4.5.5 电导率、TDS去除效果 | 第73-74页 |
4.5.6 氨氮去除效果 | 第74-75页 |
4.5.7 总磷去除效果 | 第75-77页 |
4.5.8 总铝去除效果 | 第77-79页 |
4.5.9 微生物去除效果 | 第79-80页 |
4.6 膜污染机理分析 | 第80-85页 |
4.6.1 膜污染 | 第80-82页 |
4.6.2 静态吸附污染实验 | 第82-85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85-87页 |
第五章 超滤膜处理沉淀池进/出水的试验研究 | 第87-90页 |
5.1 实验装置 | 第87-88页 |
5.2 膜通量变化 | 第88-89页 |
5.3 分析与结论 | 第89-90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 第90-92页 |
6.1 结论 | 第90页 |
6.2 建议 | 第90-92页 |
附表A1 试剂汇总表 | 第92-94页 |
附表A2 部分设备汇总表 | 第94-95页 |
参考文献 | 第95-100页 |
个人简历及在学校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100-101页 |
致谢 | 第10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