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机械、仪表工业论文--机械零件及传动装置论文--液压传动论文--液压元件论文--液压马达、液压缸和泵论文

摆缸式径向柱塞液压马达磨损分析与状态监测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8页
    1.1 液压马达概述第10-11页
    1.2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第11-12页
    1.3 国内外发展现状第12-16页
        1.3.1 国内外径向柱塞式液压马达产品的发展状况第12-13页
        1.3.2 马达摩擦副结构和动力学的研究第13-14页
        1.3.3 马达摩擦副油膜性能的研究第14-16页
        1.3.4 马达摩擦副有限元分析的研究第16页
    1.4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第16-17页
        1.4.1 研究目标第16页
        1.4.2 研究内容及关键技术第16-17页
    1.5 本章小结第17-18页
第二章 摆缸式径向柱塞液压马达的结构分析第18-27页
    2.1 摆缸式径向柱塞液压马达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第18页
    2.2 液压马达的基本参数第18-20页
    2.3 液压马达油缸的运动规律和曲轴受力分析第20-26页
        2.3.1 液压马达油缸的运动规律第20-22页
        2.3.2 液压马达曲轴偏心轮的受力分析第22-26页
    2.4 本章小结第26-27页
第三章 摆缸式径向柱塞液压马达摩擦副油膜理论分析第27-39页
    3.1 间隙流量公式推导第27-29页
        3.1.1 平板间隙流流量公式第27-28页
        3.1.2 环形面间隙流量公式第28-29页
    3.2 油膜静压支承力第29-36页
        3.2.1 球面摩擦副油膜厚度第29-30页
        3.2.2 油膜静压承载力的求解与分析第30-34页
        3.2.3 油膜挤压支承力的求解与分析第34-36页
        3.2.4 油膜总承载力的求解第36页
    3.3 转速对油膜支承性能的影响第36-38页
    3.4 本章总结第38-39页
第四章 摆缸式径向柱塞液压马达的运动学分析第39-53页
    4.1 动力学模型的建立第39-41页
        4.1.1 纯凸轮机构介绍第39-40页
        4.1.2 运动学模型的建立第40-41页
    4.2 油缸摩擦副受力分析第41-44页
    4.3 MATLAB仿真分析第44-48页
    4.4 油缸-曲轴摩擦副有限元分析第48-51页
        4.4.1 有限元分析原理和软件简介第48页
        4.4.2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第48页
        4.4.3 油缸-曲轴摩擦副网格划分第48-49页
        4.4.4 定义约束和载荷第49-50页
        4.4.5 计算结果和分析第50-51页
    4.5 本章小结第51-53页
第五章 油液监测试验和结构改进设计第53-64页
    5.1 引言第53页
    5.2 实验装置测量系统介绍第53-54页
        5.2.1 ZTP-X2型直读式铁谱仪第53-54页
        5.2.2 MOA-Ⅱ型油液分析光谱仪第54页
    5.3 油液的获取与测定第54-56页
    5.4 油液试验结果及分析第56-61页
        5.4.1 油液光谱分析第56-60页
        5.4.2 油液铁谱分析第60-61页
    5.5 油缸-曲轴偏心轮摩擦副的改进设计第61-63页
        5.5.1 单向阀与溢流阀结构第62页
        5.5.2 回油压力可变装置原理介绍第62-63页
        5.5.3 回油压力可变装置优缺点第63页
    5.6 本章小结第63-64页
第六章 抗燃液压油在径向柱塞液压马达上的适用性第64-71页
    6.1 抗燃液压油简介第64-65页
    6.2 抗燃液压检测方法的确定第65-66页
    6.3 水-乙二醇试验结果与分析第66-69页
    6.4 抗燃液压油检测系统的建立第69-70页
    6.5 本章小结第70-71页
结论与展望第71-73页
    结论第71页
    展望第71-73页
参考文献第73-76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76-77页
致谢第77-78页
附件第78页

论文共7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中国证券公司核心竞争力影响因素研究
下一篇:毛蕊异黄酮与异阿魏酸协同抗氧化和抑制HepG2细胞增殖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