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论文--政治论文

“互联网+”背景下中学思想政治教学反思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引言第10-13页
    一、选题的意义第10页
    二、研究现状第10-13页
第一章 “互联网+”的概要第13-17页
    第一节 “互联网+”的基本含义第13页
    第二节 “互联网+”的基本特征第13-15页
        一、能够实现多行业的跨行跨界融合第13-14页
        二、促进产业全面升级转型,带动创新驱动第14页
        三、重塑结构,实现行业的最优化发展第14页
        四、创造开放式新生态,提高企业效益第14-15页
    第三节 “互联网+”的发展历程及其应用第15-17页
第二章 “互联网+教育”的优势及其形式第17-25页
    第一节 “互联网+教育”的优势第18-20页
        一、“互联网+”使教学内容更丰富第18-19页
        二、“互联网+”使教学方式多样化第19页
        三、“互联网+”使传播渠道多样化第19-20页
        四、“互联网+”使教学虚拟个性化第20页
    第二节 “互联网+教学”的表现形式第20-25页
        一、慕课第21页
        二、微课第21页
        三、翻转课堂第21-22页
        四、微信公众号第22-25页
第三章 “互联网+”对中学思想政治教学影响第25-31页
    第一节 互联网+”对中学思想政治教学带来的机遇第25-27页
        一、互联网给中学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强有力的辅助第26页
        二、互联网使中学思想政治教学可以摆脱时空的限制第26页
        三、“互联网+”使思想政治教学更加便捷和及时第26-27页
    第二节 “互联网+”对中学思想政治教学带来的挑战第27-31页
        一、虚拟的网络环境容易导致中学生脱离现实第27-28页
        二、西方文化和意识形态对中学思想政治教学的影响第28页
        三、“互联网+”的出现挑战了教师的权威第28-29页
        四、“互联网+”对教学目标的影响第29-31页
第四章 “互联网+中学思想政治教学”模式的构建第31-43页
    第一节 建立互联网规章制度,净化网络信息第31-32页
    第二节 “互联网+”背景下中学思想政治师资队伍的塑造第32-35页
        一、增强中学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信息意识第32-33页
        二、提高中学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信息道德第33-34页
        三、加强思想政治教师的知识素养第34页
        四、加强理论队伍的建设第34-35页
    第三节 “互联网+”背景下中学思想政治教学过程的优化第35-38页
        一、培养中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和完整的思想政治知识框架第35-37页
        二、合理利用网络资源的开发建设第37页
        三、网上教育与网下教育互补的教学方式第37-38页
    第四节 “互联网+”背景下中学思想政治教学评价机制的优化第38-39页
        一、优化教学评价标准第38页
        二、优化教学评价方式第38-39页
    第五节 “互联网+”背景下中学思想政治的特色教学模式第39-43页
        一、开拓创新,政治课堂加注“时政评论”板块第39-40页
        二、共享网络直通班优质资源第40页
        三、借助网络资源,建立互动平台第40-41页
        四、最大限度利用好网络阅卷资源第41-43页
结语第43-45页
参考文献第45-49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第49-51页
致谢第51页

论文共5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事件触发策略的非线性多智能体的一致性研究
下一篇:残疾人人格尊严的法律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