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层次路网模型的路径规划关键技术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5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9-10页 |
1.1.1 我国城市交通现状 | 第9页 |
1.1.2 智能交通系统的发展 | 第9-10页 |
1.1.3 路径规划问题及意义 | 第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3 论文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1.4 论文组织结构 | 第13-15页 |
第二章 最优路径与图论基础理论 | 第15-25页 |
2.1 图的基本概念 | 第15-19页 |
2.1.1 图的相关概念 | 第15-19页 |
2.1.2 最优路径问题在图中的描述 | 第19页 |
2.2 图的存储结构 | 第19-23页 |
2.2.1 邻接矩阵 | 第19-20页 |
2.2.2 邻接表 | 第20-21页 |
2.2.3 其他存储结构 | 第21-23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3-25页 |
第三章 基于道路等级划分的层次路网模型 | 第25-37页 |
3.1 层次路网模型的描述 | 第25-26页 |
3.2 我国道路网络结构分析 | 第26-31页 |
3.2.1 我国公路等级 | 第26-28页 |
3.2.2 我国城市道路等级 | 第28-29页 |
3.2.3 我国道路网络特点 | 第29-31页 |
3.3 路网模型层次的划分 | 第31-35页 |
3.3.1 城市道路的层次划分 | 第31-34页 |
3.3.2 公路的层次划分 | 第34-35页 |
3.4 层次路网模型的存储结构 | 第35-36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四章 基于层次路网的拓扑自动生成算法 | 第37-53页 |
4.1 路网中的拓扑要素和拓扑关系 | 第37-39页 |
4.1.1 路网拓扑要素 | 第37-38页 |
4.1.2 路网拓扑关系 | 第38-39页 |
4.2 基于计算几何的路网拓扑关系计算方法 | 第39-42页 |
4.2.1 点-点拓扑关系计算方法 | 第39-40页 |
4.2.2 点-线拓扑关系计算方法 | 第40-41页 |
4.2.3 线-线拓扑关系计算方法 | 第41-42页 |
4.3 路网拓扑生成预处理算法 | 第42-46页 |
4.3.1 路网中的几种典型错误 | 第42-43页 |
4.3.2 路网拓扑生成预处理算法流程 | 第43-45页 |
4.3.3 路网拓扑生成预处理实验 | 第45-46页 |
4.4 路网拓扑自动生成算法 | 第46-50页 |
4.4.1 路网拓扑生成算法步骤 | 第46-48页 |
4.4.2 路网拓扑生成关键技术 | 第48-50页 |
4.5 层次路网的拓扑生成实验 | 第50-52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五章 基于层次路网模型的最优路径算法 | 第53-69页 |
5.1 经典最优路径算法 | 第53-61页 |
5.1.1 盲目搜索与启发式搜索 | 第53页 |
5.1.2 Dijkstra算法 | 第53-54页 |
5.1.3 Floyd算法 | 第54-57页 |
5.1.4 A~*算法 | 第57-60页 |
5.1.5 经典最优路径算法的对比实验分析 | 第60-61页 |
5.2 基于层次路网模型的改进A~*最优路径算法 | 第61-65页 |
5.2.1 A~*算法的改进 | 第61-64页 |
5.2.2 层次型路径规划算法原理 | 第64-65页 |
5.2.3 层次型路径规划算法步骤 | 第65页 |
5.3 层次型路网最优路径算法实验 | 第65-67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7-69页 |
第六章 基于MapX的路径规划系统的设计 | 第69-79页 |
6.1 最优路径系统整体设计 | 第69-70页 |
6.2 最优路径系统开发工具的选择及其介绍 | 第70-74页 |
6.2.1 最优路径系统开发方式的选择 | 第70-71页 |
6.2.2 MapInfo和MapX组件 | 第71-74页 |
6.3 地图基本操作的实现 | 第74-75页 |
6.4 系统界面设计及其操作流程演示 | 第75-77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77-79页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9-81页 |
7.1 总结 | 第79页 |
7.2 展望 | 第79-81页 |
致谢 | 第81-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87页 |
作者简介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