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高速公路安全性评价方法研究--以花石峡至大武公路为例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2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8页 |
1.2 项目概况 | 第8-9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11-12页 |
第二章 基于运行速度的道路线形安全评价 | 第12-22页 |
2.1 计算方法 | 第12-13页 |
2.2 运行速度预测模型 | 第13-14页 |
2.2.1 预测方法 | 第13页 |
2.2.2 隧道对运行速度的影响 | 第13页 |
2.2.3 桥梁对运行速度的影响 | 第13-14页 |
2.3 运行速度预测结果 | 第14-16页 |
2.4 运行速度协调性评价 | 第16-21页 |
2.4.1 评价标准 | 第16页 |
2.4.2 公路运行速度协调性评价 | 第16-20页 |
2.4.3 结论分析 | 第20-21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1-22页 |
第三章 路线 | 第22-46页 |
3.1 平面 | 第22-33页 |
3.1.1 长直线路段 | 第22-23页 |
3.1.2 短直线路段 | 第23-24页 |
3.1.3 连续平曲线 | 第24-28页 |
3.1.4 缓和曲线长度 | 第28-31页 |
3.1.5 平曲线长度 | 第31-32页 |
3.1.6 圆曲线半径 | 第32-33页 |
3.1.7 小偏角曲线 | 第33页 |
3.2 纵断面 | 第33-38页 |
3.2.1 规范符合性检查 | 第34-35页 |
3.2.2 公路连续纵坡安全评价 | 第35-38页 |
3.3 横断面及路侧安全评价 | 第38-44页 |
3.3.1 路基横断面宽度 | 第38-39页 |
3.3.2 超高 | 第39-40页 |
3.3.3 公路路侧安全评价 | 第40-44页 |
3.4 合成坡度 | 第44-45页 |
3.4.1 最大合成坡度检查 | 第44-45页 |
3.4.2 合成坡度小于 3‰的检查 | 第45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四章 桥梁 | 第46-62页 |
4.1 公路桥梁工程概况 | 第46页 |
4.2 桥梁引线速度协调性评价 | 第46-59页 |
4.2.1 评价方法 | 第46-47页 |
4.2.2 评价标准 | 第47页 |
4.2.3 运行速度与设计速度协调性 | 第47-50页 |
4.2.4 不同特征点运行速度协调性 | 第50-53页 |
4.2.5 桥头引线路段道路特性 | 第53-56页 |
4.2.6 桥头引线评价结论 | 第56-59页 |
4.3 桥梁引线与桥梁护栏的衔接过渡 | 第59-60页 |
4.4 桥梁断面 | 第60-61页 |
4.4.1 横断面检查 | 第60页 |
4.4.2 桥面铺装 | 第60页 |
4.4.3 防撞护栏 | 第60页 |
4.4.4 紧急停车带 | 第60-61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第五章 隧道 | 第62-70页 |
5.1 速度协调性评价 | 第62-63页 |
5.1.1 评价方法 | 第62页 |
5.1.2 评价标准 | 第62页 |
5.1.3 评价结论 | 第62-63页 |
5.2 线形一致性评价 | 第63-65页 |
5.2.1 平面线形一致性检查 | 第63-64页 |
5.2.2 纵面线形一致性检查 | 第64-65页 |
5.3 横断面 | 第65-66页 |
5.4 视距 | 第66-69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0-71页 |
主要研究成果 | 第70页 |
有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3页 |
致谢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