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学校管理论文

创新驱动背景下中美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比较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20页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11-13页
        1.1.1 研究背景第11-12页
        1.1.2 研究意义第12-13页
    1.2 论文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第13-14页
        1.2.1 研究思路第13-14页
        1.2.2 研究方法第14页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4-18页
        1.3.1 国内外关于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研究第14-18页
        1.3.2 文献评析第18页
    1.4 论文可能的创新点和存在的不足之处第18-20页
第二章 创新驱动和创业教育相关内涵和理论基础第20-31页
    2.1 创业教育和创新驱动相关内涵第20-25页
        2.1.1 创新、创业与创业教育第20-21页
        2.1.2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第21-22页
        2.1.3 创新驱动经济体的三大特征第22-25页
    2.2 创新驱动背景下中国高校创业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第25-28页
        2.2.1 创新驱动与创业教育二者关系第25-26页
        2.2.2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给中国高校创业教育带来的机遇第26-27页
        2.2.3 创新驱动战略目标对中国高校创业教育的挑战第27-28页
    2.3 理论基础第28-31页
        2.3.1 三重螺旋理论第28-29页
        2.3.2 协同创新理论第29-30页
        2.3.3 创业文化理论第30页
        2.3.4 全面发展理论第30-31页
第三章 中美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分析第31-46页
    3.1 美国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研究第31-39页
        3.1.1 美国高校创业教育发展历程第31-33页
        3.1.2 美国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特点第33-38页
        3.1.3 美国高校创业教育成功经验第38-39页
    3.2 中国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研究第39-42页
        3.2.1 中国高校创业教育的形成和发展第39-40页
        3.2.2 中国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现状第40-42页
    3.3 中美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比较分析第42-46页
        3.3.1 中美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异同点第42-43页
        3.3.2 美国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对中国的启示第43-46页
第四章 我国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分析第46-53页
    4.1 我国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第46-48页
        4.1.1 课程理念存在偏差第46页
        4.1.2 课程内容浅显狭隘第46-47页
        4.1.3 专业师资力量薄弱第47-48页
        4.1.4 教学方法传统单一第48页
    4.2 我国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问题存在的原因第48-53页
        4.2.1 高校自主发展意识不强,内外部驱动力失衡第48-49页
        4.2.2 高校创业文化缺失,创业教育发展根基不稳第49-50页
        4.2.3 高校创业教育资源匮乏,配置方式不科学第50-51页
        4.2.4 外部创业环境因素欠缺,配合力度尚浅第51-53页
第五章 改善我国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对策建议第53-60页
    5.1 高校管理角度第53-56页
        5.1.1 自主发展结合创新驱动,加强创业教育学科建设第53页
        5.1.2 多样教学结合社团活动,培育良好校园创业文化第53-54页
        5.1.3 优化师资结合创新办学,积极整合创业教育资源第54-55页
        5.1.4 完善激励结合有效监督,规范高校创业教育管理第55-56页
    5.2 社会扶持角度第56-58页
        5.2.1 创建企业孵化器,提供资金支持及创业指导第56-57页
        5.2.2 优化商业环境,扩大市场开放程度第57页
        5.2.3 转变传统观念,营造全民支持创业的社会文化第57-58页
    5.3 政府决策角度第58-60页
        5.3.1 加强政策扶持,鼓励多元合作第58页
        5.3.2 健全激励机制,合理配置教育资源第58-59页
        5.3.3 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完善法制保障体系第59-60页
结论第60-61页
参考文献第61-65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第65-66页
致谢第66页

论文共6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抽水蓄能电站日前发电计划优化研究
下一篇:情景分析法在城市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预测中的应用--以西安市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