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废水的处理与利用论文

AFM对水中Fe3+与有机污染物共存时的膜污染机制的评价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7页
1 绪论第10-23页
    1.1 概述第10-13页
        1.1.1 国内水资源利用现状分析第10-11页
        1.1.2 国外水资源化现状第11页
        1.1.3 水质研究现状第11-13页
    1.2 膜分离技术概述第13-15页
        1.2.1 膜分离技术在水处理领域中的应用第14-15页
        1.2.2 膜分离技术在其他领域中的应用第15页
    1.3 超滤膜技术概况第15-21页
        1.3.1 超滤膜的组件形式第16-18页
        1.3.2 超滤膜分离原理第18-19页
        1.3.3 膜污染研究现状第19-20页
        1.3.4 膜污染控制办法第20-21页
    1.4 AFM在膜污染中的应用第21-22页
    1.5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主要内容第22页
        1.5.1 本课题的目的第22页
        1.5.2 课题研究内容第22页
    1.6 课题来源第22-23页
2 试验设计第23-30页
    2.1 实验装置第23页
    2.2 实验材料第23-25页
        2.2.1 二级出水基本特性第23-24页
        2.2.2 膜材料和膜组件第24页
        2.2.3 实验试剂第24-25页
    2.3 超滤膜性能测试方法第25-29页
        2.3.1 膜通量测定方法第25-26页
        2.3.2 AFM在膜污染表征的应用第26-27页
        2.3.3 AFM探针的制备第27-29页
    2.4 分析参数及测试仪器第29-30页
3 Fe~(3+)与牛血清蛋白共存时对超滤膜污染的影响研究第30-38页
    3.1 概述第30页
    3.2 Fe~(3+)与牛血清蛋白共存时膜污染特性第30-36页
        3.2.1 Fe~(3+)对牛血清蛋白的超滤膜污染的影响第30-33页
        3.2.2 不同pH下Fe~(3+)对牛血清蛋白的膜污染特性影响第33-36页
    3.3 本章小结第36-38页
4 Fe~(3+)与海藻酸钠共存时对超滤膜污染的影响研究第38-45页
    4.1 概述第38页
    4.2 Fe~(3+)与海藻酸钠共存时的膜污染特性第38-43页
        4.2.1 Fe~(3+)对海藻酸钠的超滤膜污染的影响第38-40页
        4.2.2 不同pH下Fe~(3+)对海藻酸钠的膜污染特性影响第40-43页
    4.3 本章小结第43-45页
5 Fe~(3+)与牛血清蛋白与海藻酸钠混合物共存时对超滤膜污染的影响研究第45-51页
    5.1 概述第45页
    5.2 Fe~(3+)与牛血清蛋白和海藻酸钠共存时膜污染特性第45-50页
        5.2.1 Fe~(3+)对牛血清蛋白和海藻酸钠共存时的超滤膜污染的影响第45-47页
        5.2.2 不同pH下Fe~(3+)对牛血清蛋白与海藻酸钠的膜污染特性影响第47-50页
    5.3 本章小结第50-51页
6 结论与建议第51-53页
    6.1 结论第51-52页
    6.2 建议第52-53页
致谢第53-54页
参考文献第54-63页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成果第63页

论文共6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从拉康欲望理论视角解析哈罗德·品特的记忆戏剧
下一篇:基于多光谱图像的输电线路山火检测研究